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暑期“三下乡”:民族团结实践行,共绘茶乡新画卷

    时间:2025-08-15     阅读:
    来源:河南城建学院戴冬升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号召,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精心组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的“民族团结实践团”。今年暑期,这支充满青春活力的队伍跨越千里,奔赴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广西玉林市,开展了一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活动紧紧围绕文化交流互鉴、教育精准帮扶、深度调研走访三大主线,旨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贡献青春智慧与力量,为玉林茶乡的发展注入新动能、描绘新画卷。
 
七月下旬,实践团成员怀揣着对民族文化的向往与服务基层的热情抵达玉林。当地政府与各族群众以最淳朴的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学子。简短而隆重的欢迎仪式上,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乡亲们献上迎客茶,唱起欢快的山歌,让实践团成员瞬间感受到浓浓的乡情与民族情。仪式后,团队成员迅速安顿,在当地干部和向导的带领下,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凑而充实的实践行程中,一场连接中原与岭南、高校与乡村、青春与茶香的实践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文化交流是实践团此行的重要使命。团队深入玉林以壮族、苗族为主聚居的古老茶园村落,探寻那浸润在绿叶间的民族文化密码。在云雾缭绕的茶山间,成员们虚心向茶农学习壮语、苗语的日常问候语和采茶歌谣,“吃饭了吗?”、“茶叶长得好!”这些简单的话语在茶香中显得格外动听,语言的桥梁悄然架起。他们戴上斗笠,背上茶篓,在经验丰富的茶农指导下,亲身体验从晨曦中采摘带着露珠的鲜叶,到参与萎凋、杀青、揉捻、干燥等传统制茶的全过程。指尖沾染茶汁,汗水浸润衣衫,成员们真切体会到“一叶知辛苦”的真谛,也感受到茶农世代相传的匠心。
 
更深层的互动发生在茶园的空地上。实践团成员饶有兴致地向壮族阿姐学习节奏明快、动作舒展的采茶舞,模仿她们用肢体语言讲述采茶的喜悦;跟随苗族大叔吹奏起悠扬的芦笙,伴着古朴的茶歌旋律,茶园里歌声、笑声、芦笙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民族团结交响乐。同时,实践团也精心准备了“文化回礼”。 他们向茶乡展示了源远流长的中原茶艺表演,从温杯洁具到悬壶高冲,从关公巡城到韩信点兵,一招一式尽显礼仪之邦的茶道风范。成员们还现场进行茶画创作,将茶乡的山水、采茶的场景、民族的人物以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现,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型“豫桂茶文化交流展”。壮族茶农韦阿妹在观看后激动地说:“以前只知道我们本地的茶俗,今天看到大学生们带来的中原茶艺和茶画,真是大开眼界!原来茶文化这么多样,这么美,太新鲜、太有意义啦!希望你们常来!”这份跨越地域的文化共鸣,在茶香中深深扎根。
 
教育帮扶是实践团倾注心血的重点领域。团队走进当地一所民族学校,开展了为期一周的“七彩假期”主题支教活动。针对学校在特色课程和素质教育资源方面的短板,实践团成员充分发挥测绘、地理信息、艺术设计等专业优势,精心设计了一系列融合知识性、趣味性与民族地方特色的课程。
 
测绘点亮梦想: 在“测绘与茶乡规划”课上,成员们不仅讲解基础测绘知识,更将课堂搬到户外。他们手把手教学生们操作简易测绘仪器,引导孩子们绘制自己熟悉的茶园地图,规划想象中的茶旅融合路线图。看着抽象的等高线在自己笔下勾勒出家乡的轮廓,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兴奋的光芒,科学的种子悄然播撒。文化浸润心田: “民族茶文化赏析”课上,成员们化身文化使者。他们生动讲述汉族“客来敬茶”、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白族三道茶等各民族丰富多彩的茶俗故事,深入浅出地解读其中蕴含的礼仪、情感与智慧。通过对比与联系,引导孩子们理解中华茶文化“和而不同”的博大精深,厚植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艺术描绘家乡:“美术与茶主题创作”课上,画笔成为表达情感的媒介。成员们指导学生观察茶乡的绿意盎然、采茶女的勤劳身影、各民族和睦相处的温馨场景,鼓励他们用画笔描绘“我眼中的美丽茶乡”和“民族团结一家亲”。一幅幅充满童真与热爱的画作,展现了孩子们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活力凝聚团结:体育课上,实践团别出心裁地组织了一场“茶乡趣味运动会”。“接力运茶筐”、“团队采茶赛”(模拟快速采摘乒乓球)、“齐心协力过茶山”(团队协作游戏)等项目,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体魄,更在欢声笑语中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将团结互助的理念融入游戏。
 
苗族学生覃小龙在课后兴奋地围着实践团的哥哥姐姐们说:“你们的课太有意思了!原来测绘这么神奇,能‘画’出家乡的地图;原来茶的故事这么多,不只是泡着喝;画画还能画出我们的茶园和快乐!我懂了家乡的茶还能这么‘玩’,以后我一定要学好知识,让咱们茶乡更有名,让更多人喜欢!”孩子们纯真的话语和眼中闪烁的光芒,是对实践团最大的肯定。
 
带着问题意识和专业视角,实践团分组深入茶园、走进茶农牧户家中,开展细致的调研走访。他们与茶农围坐在一起,喝着新沏的本地茶,聊家常、听心声。话题涵盖日常生产生活状况、对国家民族团结进步政策的知晓度与感受、茶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以及对未来发展的期盼。
 
深入的交流揭示了茶乡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当地积极探索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茶农们对提升茶园现代化管理水平、打造特色茶旅品牌有了更迫切的需求。许多茶农提到,希望引入更智能的手段监测茶园墒情、病虫害;希望有更专业的设计来包装茶叶、吸引游客;希望讲好自己茶园的故事。
 
实践团迅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行动。 测绘专业的成员利用携带的设备和技术,选取有代表性的茶园进行精细化测绘和三维建模,为未来智慧茶园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设计特长的成员则立刻着手,为茶农合作社设计富有民族特色和现代气息的茶旅宣传海报、产品包装初稿以及短视频推广脚本,助力打造“看得见、记得住、传得开”的茶乡名片。更重要的是,实践团将调研中收集到的关于基础设施改善、技术培训需求、市场推广渠道、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结合等多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建设性意见,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形成了一份详实的调研报告,及时反馈给当地镇政府相关部门,为政府优化茶乡发展规划、完善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制定更精准的帮扶政策提供了来自基层一线的宝贵参考。
 
此次河南城建学院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赴广西玉林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民族团结实践课。它让实践团成员走出书本、走进乡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真心感受民族情深,深刻体悟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内涵与现实力量。成员们在服务奉献中提升了专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更加坚定了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伟业的理想信念。
 
同时,实践团的到来,为玉林茶乡带来了青春的朝气、新鲜的视角和切实的帮助。无论是文化上的碰撞交融,教育上的智慧启迪,还是发展上的专业建议,都为这片充满希望的茶乡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宽了发展的思路。当地干部表示,大学生们的视角和创意非常宝贵,他们的报告和建议将被认真研究吸纳。
 
活动虽已结束,但情谊长存,影响深远。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这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他们将把在茶乡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带回校园,转化为刻苦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的强大动力。未来,他们立志将所学专业知识服务于国家战略,积极投身于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源源不断的城建测绘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