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薪火”宣讲团第三次志愿宣讲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铭记、世代传承,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来自陕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的“薪火”宣讲团成员们牢记使命,将团队的口号“行程万里,不忘初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从始至终贯彻实施在宣讲团的行动中。
2023年6月18日上午,“薪火”宣讲团在安熠蔚老师的指导下,为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研究生会的委员们开展了以“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为主题的第三场志愿宣讲活动。
宣讲人姜文霞主要利用三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来讲述井冈山精神。
姜文霞同学进行志愿宣讲
从“一条见证初心的红军识别带”开始。识别带,又称牺牲带,是战争年代革命者的一种标记。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由于条件艰苦,部队中没有统一的军服。有的官兵穿着旧式军服,有的穿着学生服,更多的是一身普通老百姓的装扮。为了区分敌我,战士们便在脖子上系上红带子,只要系上它,就准备随时为革命献身。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井冈山斗争中短短两年零四个月时间,牺牲的烈士有48000多名,但能够被后人找到姓名的,却只有15744名,这就意味着有33000多名无名英雄长眠在这片红色的的土地上。普通却不平凡的识别带,凝聚着先辈们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甘愿为党和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革命斗志与不屈精神,而这条普通却不平凡的识别带是他们的信仰和初心的见证。
到“重读红色家书中的井冈山精神”。姜文霞带领着大家重读陈毅安烈士的红色家书,通过一封封用鲜血染红的家书,使当代国家先锋力量的后备军——青年们,加深了对战争以及革命先辈们形象的了解,在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书写着井冈山精神。大家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对国家和革命坚贞不渝的信仰。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宣讲团成员与研会部分委员合照 最后,再到“一位草根红三代的‘雷锋’故事”。这个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江满凤,她是井冈山景区的一位保洁员,她的爷爷江治华,1927年参加革命,是一名红军文艺宣传兵。1929年随主力红军下山后,给家中寄过最后一封书信,此后就杳无音讯,唯一留给家人的就是一本记录了30多首井冈红歌的本子。从小,江满凤在这片红土圣地浸染着、成长着,一直把爷爷留下来的红歌本当作珍宝,梦想着继承爷爷的遗志,成为一名红色文艺宣传兵,让井冈山精神代代传、革命圣火永不灭。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常常会在景区唱红歌,而游客们也会被她的歌声所吸引,抬起头来欣赏,并且通过歌声有了继续攀登到顶的动力,这一唱就是25年,从花样年华到知天命之年。她用一生的时间弘扬井冈山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践行雷锋精神、书写人间大爱。
而我坚信在这片华夏大地的红色土地上的每一个人都将会用自己的方式践行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正如我们宣讲团成员也都在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不断践行井冈山精神,并且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带领广大当代青年也立志做井冈山精神的传承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担负着“赶考”的使命,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不断弘扬井冈山精神,使井冈山精神折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作者:杨婉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