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素有“世界桥梁博物馆”的美誉,坝陵河大桥以其非凡的工程成就闪耀其间。作为世界首座山区跨峡谷千米级跨径桥梁,其建设技术曾创下“国内钢桁梁悬索桥最大跨径”的纪录。2025年8月3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三下乡”团队走进这座超级工程,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社会实践。
在桥梁博物馆,队员们通过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方式,系统学习了各类桥梁的结构特点与建造原理。展馆内精心布置的各类桥梁模型系统呈现了从梁桥、拱桥到悬索桥、斜拉桥的结构演变,生动展现了桥梁结构的多样性和工程智慧。讲解员重点介绍了坝陵河大桥的建设历程:面对复杂的地形条件和恶劣的气候环境,建设团队秉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从材料选用到施工工艺都严格把控,甚至对每颗螺栓都进行反复检测。正是这种追求卓越的专业态度,才最终实现了山区大跨径悬索桥建设的技术突破。这种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
踏上坝陵河大桥的那一刻,震撼之情油然而生。这座横跨峡谷的钢铁巨龙,以其巍峨的桥塔、粗壮的主缆和精密的钢梁结构,完美诠释了现代桥梁工程的顶尖水平。讲解员详细解说了大桥的建造奥秘,让队员们对“大国工程”背后的技术智慧有了更深理解。参与实践的同学表示:“这次社会实践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工程技术的大门。”站在观景台远眺,自然奇观与工程奇迹的完美融合,不仅让队员们掌握了专业知识,更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建设者们攻坚克难的工匠精神。
此次社会实践,通过实地探访坝陵河大桥,队员们不仅见证了“中国建造”的硬核实力,更在心中点燃了科技报国的理想火种。当青春与大国工程相遇,激荡出的是矢志专业的赤诚与筑梦山河的担当,这次跨越时空的精神接力,将建设者的匠心薪火相传,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基因,在新时代青年的血脉中永远奔涌。
(郑紫玲/文 米丽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