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何婷婷 钟点 秦诗涵)2025年8月13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团,于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下文简称"基地")经历了一场涤荡心灵的红色精神洗礼。通过专家精辟的历史解读与革命英雄后代的深情讲述,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老西藏精神与“两弹一星”精神在这里交汇共鸣,为新时代青年锚定了精神坐标,注入了澎湃的奋进力量。
星火燎原路精神铸丰碑——回溯井冈山斗争的血色黎明 上午8时,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特邀刘文兰老师,以深厚的学养和饱满的激情,引领学子们重回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系统梳理了井冈山斗争这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
图为刘文兰老师授课。蒋欣颖供图
她将这段开辟中国革命新天地的关键时期,清晰地划分为四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
引兵井冈的伟大决策阶段(1927年秋-1928年初),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受挫后,力排众议,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农村山区转移,并在三湾实行改编,确立“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为革命军队注入了灵魂。
朱毛会师与根据地初创阶段(1928年4月-1928年7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与湘南农军同毛泽东部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接连取得多次战斗胜利,粉碎敌人“进剿”与“会剿”,初步形成红色割据局面。
艰难曲折的恢复发展阶段(1928年8月-1929年1月),面对“八月失败”的严峻考验,红军将士坚守信念,浴血奋战,逐步恢复并扩大了根据地。
战略转移与星火播撒阶段(1929年1月后),为打破敌人更大规模的“会剿”,红四军主力向赣南闽西出击,开辟新的革命区域,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燃遍更广阔的中国大地。
刘老师还特别以沉重的笔触剖析了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历史悲剧。袁文才、王佐作为早期接纳并支持革命军立足井冈山的地方武装首领,为根据地的创建立下汗马功劳,却在“左”倾错误思想影响和复杂斗争环境下被误杀。
团队成员了解学习后深受触动。一位学生感慨道:“通过刘老师的讲解,我们深刻认识到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袁文才、王佐被错杀的悲剧,让我们明白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牢记群众路线,积极开展调查研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血脉永赓续信仰照征程——聆听英雄后代的深情追忆 下午14时,芦继兵大校以父亲夏川同志担任十八军宣传部部长参与和平解放西藏的壮阔历程为轴,分享了当年十八军如何在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以钢铁意志完成“第二次长征”。尤为令人动容的是,十八军将士们还有一部分是女兵,她们趟过冰冷的河流,为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图为芦继兵老师分享自己与母亲进藏前的合照。蒋欣颖供图
“在藏区,将士们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尊重藏族同胞风俗,宁可自己忍饥挨饿,也坚持“公平交易,银元买粮”。“三年到六年,再到一辈子”芦继兵大校说到此处,不禁感慨,党的军队与党的人民永远紧密在一起。
图为芦继兵大校与团队成员合照。蒋欣颖供图
在芦继兵大校讲述后,“核二代”张旅天同志则带我们走进了另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岁月。“这马兰花开在这里,就叫马兰花基地吧”张旅天同志回忆父亲为基地取名字时的话语。
图为张旅天同志讲述自己的父亲张蕴钰同志。蒋欣颖供图
他分享了在核试验基地度过的特殊童年,以及父亲张蕴钰将军等一代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崇高境界。深情追忆父辈们如何在戈壁荒漠中白手起家,隐姓埋名、攻坚克难,用青春和生命铸就了共和国的核盾牌。“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这句基地广为流传的话,正是以张蕴钰将军为代表的无数无名英雄赤胆忠心的真实写照。除此张旅天同志回忆起父亲的好友林俊德52年坚守罗布泊,在患癌生命德最后时间依旧坚持工作,声音哽咽。张旅天同志强调,父辈们深沉的爱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是留给后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青春担使命奋楫向未来——新时代青年的誓言与担当 这场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灵魂震撼与深刻启迪。从井冈山斗争的腥风血雨,到雪域高原的艰难跋涉,再到戈壁深处的无声奉献,不同年代的共产党人用忠诚、热血和生命,共同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信仰之歌,构筑起中华民族精神高地上巍峨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