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至11日,南京审计大学“硒”望工程社会实践团队奔赴江苏省如东县与河南省南阳市,将课堂所学转化为服务乡村的生动实践。团队聚焦富硒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与产业升级,深入田间地头与合作社,通过精准科普、技术示范和资源对接,助力当地富硒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探索科技兴农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破解补“硒”认知壁垒 在初步调研阶段,团队发现部分农户对硒元素的作用及科学施用方法存在模糊认识。为此,成员们精心准备了通俗易懂的图文手册和现场演示方案。在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团队成员结合玉米生长周期,实地讲解补硒干粉的种类、最佳施用时期、剂量控制及注意事项,强调科学补硒对提升玉米品质和市场价值的关键作用。面对农户提出的具体问题,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用“听得懂、记得住”的方式消除技术疑虑。
二、传授“硒”门道 团队选取了合作社内的示范田块,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与农户一同进行富硒玉米的田间管理实践。他们现场演示了叶面喷施硒肥的技巧,强调均匀喷施、避开高温时段等操作要点
通过对比示范田与普通田块玉米的长势差异,如叶色、植株健壮度,直观展示了科学补硒技术的成效,增强了农户应用的信心。“以前知道硒好,但咋用、用多少没底,这些大学生娃儿讲得清楚,做得明白,俺们心里就有谱了。”一位参与田间试验的村民如是说。
三、搭建“硒”产业合作社 “硒”望工程团队与如东县定点搭建了如东县绿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及州科县象野富硒玉米专业合作社,并积极主动了解了其面临的挑战。经过与村党支部成员的协商讨论,团队初步建立了合作社优化内部管理体系。
同时,团队也注意到恒兴村等地的村级电商服务站,并尝试为合作社与电商站点牵线搭桥,探讨利用电商平台拓展“绿野富硒玉米”品牌知名度和销路的可能性
此次实践,“硒”望工程团队成功将富硒玉米种植技术引入如东县相关合作社,直接培训农户12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37份。团队推动的技术标准化理念和初步的电商对接思路,为合作社的规范化发展和富硒玉米的市场化探索注入了新活力。
更重要的是,团队的行动在当地农户中播下了科学种植的种子,激发了他们对提升产品品质、增加收入的积极性。通过深入乡村、服务农民,团队成员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展现了当代大学生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担当。
文字来源:李俊洋
图片来源:施懿、恒兴村党总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