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层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响应“建设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体系,推动书香中国建设”的号召,近日,山东师范大学“灯塔领航”实践队走进山东省东营市、青岛市,开展为期12天的“灯塔书屋”调研实践活动。队员们探访多个代表性“灯塔书屋”,总结创新建设模式,感悟到红色教育阵地创新化建设对补足精神之“钙”的重要作用,为红色知识学习新平台发展贡献青春智慧。
普适性建设,为大众开窗口
教育开新,思路向新。教育不局限于党员,红色光芒耀及大众。7月24日上午,实践队首站来到东营市东营区辛悦集“灯塔书屋”。在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书屋设施,与工作人员深入座谈,解锁“灯塔书屋+城市书房”“党政思想宣传+书香城市风采”的融合发展模式。
辛悦集“灯塔书屋”选址公园中心,周边辐射多个社区,成为居民交流议事的“红色沙龙”。“这里常能聚集社区老党员,大家为市政建设、区域发展建言献策,书屋成了连接党群的‘连心桥’。”负责人赵童介绍道。队员们亲身体验书屋智能借还系统,感受数字化服务为群众带来的便利,更看到书屋整合思政力量、文化资源的创新路径——它不仅是公共文化空间,更是基层红色教育的鲜活载体。
图片为队员们对照社区沙盘图讨论“灯塔书屋”的选址
青年化导向,为学生建平台
红色教育需贴近青年,更需激活青春力量,携手高校、贴近学生。7月26日,实践队走进东营区青华社区“灯塔书屋”,探索“校社联动”的青春实践模式。
在负责人引导下,队员们了解到书屋除为党员提供学习阵地外,更与周边高校深度合作:开放自习室供学生研学,设置公益性社会实践岗位吸纳大学生志愿者。“高校学生的加入让书屋更有活力,独属于青年人的新想法也加强了我们的社区治理。”负责人笑着说。现场,队员们看到大学生志愿者正协助整理书籍、筹备活动,亲身感受到“青春血液”为红色阵地注入的蓬勃生机。此外,书屋常态化开展亲子读书会、儿童艺术培训、特色活动“萤火虫学堂”等,让红色文化如春雨润物般悄然在小朋友心中传承。
图片为负责人为队员们讲解书屋的基本情况
老龄化关怀,为居民办实事
“红色阵地既要传思想,更要暖人心。”7月27日下午,实践队在东营区玉兰社区“灯塔书屋”的调研中,深刻体会到这一理念。作为融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复合型阵地,这里的每一项活动都透着对居民的细致关怀。
座谈会上,负责人介绍:书屋邀请老党员、百姓宣讲员讲述红色故事,让青少年在聆听中传承初心;创新推出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机制,更好地实现公共服务规范化与标准化运行;针对退休居民开设香囊制作、插花等手工课,还提供钩织、手机贴膜等便民服务。队员们参与体验了社区特色红色编织活动,指尖翻飞间,感受到书屋用“趣味+内涵”吸引居民参与的巧思,让红色教育在心贴心的服务中自然浸润。实践团成员纪翔感慨道:“真的只有亲身实践过,才知道社区以“灯塔书屋”为根基可以这么好的实现党建引领这个大目标。”
图片为队员们参与体验社区特色红色编织活动
多样化运营,变创新为常态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8月2日,实践队来到东营区史口镇“灯塔书屋”,探寻红色教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密码。
作为东营市人大代表活动小组基层联系点,史口镇“灯塔书屋”藏书近5000册,以“党建宣传+图书借阅”为核心,图书选择紧扣群众需求与乡村实际。书屋划分知识阶梯、阅读沙龙、国学讲堂等功能区,更开设网上听书板块,让“墨香”触达更多村民。队员们参与了“经典阅读 书香人大”读书活动,看到村民们在书中汲取知识的专注神情,深刻理解负责人所说的“书屋不仅是看书的地方,更是让乡亲们长本领、富脑袋的‘充电站’”。这里的多样化运营,正让红色文化与乡村发展同频共振。
图片为队员们与史口镇“灯塔书屋”负责人的合影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开展七场采访座谈、九次参观调研,足迹遍布城市社区与乡村田间。从“党群连心”的社区书屋到 “赋能乡村”的田间“灯塔”,队员们深刻感悟到“灯塔书屋”作为红色教育创新阵地的价值——它以书香为媒,让红色信仰扎根基层;以服务为桥,让文化惠民落到实处。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耕调研,把实践所得转化为建设建议,让“灯塔”常亮、书卷常开,为红色文化传承与书香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山东师范大学
团队:“灯塔领航”实践队
文章作者:于鸣寰
摄影人员:孙艺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