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潘瑾云)2025年8月18日至8月20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彩云之南”乡村振兴实践小队,赴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开展了以“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在当地火腿博览馆与企业的支持下,实践队通过实地考察、深度访谈与直播体验,系统调研宣威火腿产业在“一县一业”政策驱动下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效,并积极探索该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以青春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动能。
溯源:探寻火腿的“前世今生” 实践首站,走进宣威火腿博览馆。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实践队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火腿的发展脉络——从古老的制作技艺雏形,到如今精细化的生产流程;从农家餐桌上的寻常美味,到跻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瑰宝。每一件展陈、每一段文字,都在诉说着宣威火腿背后的匠心与传承,让实践队对这份乡土味道多了几分敬畏。
图1为团队成员在博览馆的合照施欣汝供图
随后,实践队前往宣特集团,开启从生产端到销售端、宣传端的全方位探访。在叶经理的带领下,首先走进生产车间。沿着透明参观通道望去,当季特色云腿月饼的制作过程尽收眼底:面粉在师傅们的手中揉擀成皮,包裹住咸香的火腿馅料,经过烘烤后变成金黄诱人的模样。一个个普通的食材,在匠心巧手下蜕变为舌尖美味,让实践队真切感受到食品生产的温度与力量。
来到销售大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火腿产品令人目不暇接——真空包装的火腿切片、精致的火腿礼盒、各式火腿衍生品,每一款都散发着独特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或许是队员们紧盯云腿月饼的热切目光被叶经理察觉,他随即从销售台取下一包月饼,拆开后与大家分享。对于习惯了甜口月饼的南方队员而言,这咸香四溢的云腿月饼带来了全新的味觉体验——肉质的鲜嫩与饼皮的酥脆在口中交融,咸淡适中、回味悠长。这不禁让人想起“咸豆腐脑与甜豆腐脑”的争议,其实风味本无高低,各有千秋的美味,才构成了饮食文化的丰富多彩。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负责人潘瑾云与企业负责人代表叶小平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访谈。从食品生产环节的质量把控、原材料供应的稳定保障,到市场销售的渠道拓展、品牌建设的战略布局;从政府“一县一业”乡村振兴政策下的扶持举措,到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未来规划与挑战,每一个问题都得到了细致解答。访谈中还了解到,宣威火腿作为企业重点发展产业,虽具备广阔的未来前景,但当前也面临实际困境:电商浪潮冲击下,传统售卖模式效能逐渐减弱,加之品牌宣传推广环节存在短板,进一步导致市场购买力下滑等连锁问题。
这场深度访谈为实践队打开了洞察产业现状的窗口,也让成员们对宣威火腿产业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价值与作用,形成了更深刻、更系统的认知。
图2为团队成员进行访谈对话施欣汝供图
破局:亲历火腿直播的“幕后战场” 实践第二站,实践队来到宣特集团打造的火腿产业园。在这里,有了一次难得的体验——参与集团授权火腿售卖账号的直播工作。原以为直播只是简单的产品介绍,亲身参与后才发现,每一次成功的直播背后,都藏着无数细致入微的准备。
由于实践队队成员在产品讲解方面缺乏专业经验,于是将重心转向幕后工作。从确认产品售卖顺序的精准无误,到实时关注直播弹幕、及时提醒主播解答消费者疑问;从记录每款产品的销售数据,到分析数据背后的消费需求、优化后续直播策略,每一项任务都需要高度的专注与耐心。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订单数,听着主播与消费者的热情互动,深刻体会到电商直播为传统火腿产业注入的新活力,也明白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创新”模式的强大力量。
随着直播活动落下帷幕,实践队迅速启动数据复盘工作,重点搜集账号近30天的售卖相关信息,具体包括销售额波动情况、消费者反馈评价及用户画像特征等。实践队将结合专业特色,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趋势研判,据此优化策略,推动销售额提升与宣威火腿文化发扬的双向突破。
图3为团队成员进行直播售卖试讲施欣汝供图
这段实践之旅,不仅让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宣威火腿产业,更看到了乡村振兴在基层的生动实践。那些参观中的震撼、访谈里的启发,都将成为小队成员们成长路上珍贵的财富,也让实践队成员们对乡村振兴的未来充满了更多期待。未来,这支青年实践队将继续以专业知识为支撑,以实际行动为依托,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贡献更多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