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梁积贺 陈建宇)2025年7月8日上午,夏日的阳光洒在南宁市双桥镇下渌村的小径上,一群来自广西高校的“三下乡”实践团队成员,怀揣着对乡村教育的关切,开启了一场特殊的家访之旅。此次“三下乡”家访之旅,南理学子们以脚步丈量乡情,用真心叩响家门。他们深入南宁市双桥镇下渌村的田间地头与农家小院,架起了一座坚实而温暖的家校“连心桥”。
学子们不仅细致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状况与家庭期盼,更精准传递了关怀与支持:为腼腆学子送去学业鼓励与信心,倾听艺考家庭为梦想的坚韧付出并科普夏日健康防护,也深切体会到隔代抚养支撑学业的艰辛。每一户的深入交流,都是对乡村教育现状的真实触摸,也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
学业关怀:沃柑田畔的鼓励与支持 团队成员深入下渌村的家家户户,与家长们促膝长谈,话家长里短,论教育之道。团队踏访的第一户农家,空气中弥漫着沃柑种植特有的药水气息,角落摆放着相关药瓶。成员们与家长、村书记围坐一圈,促膝交谈。孩子父亲带着期待又略显愧疚地吐露心声:“孩子在学校咋样呀?都怪我,成天忙着田里活计和生计,对娃的教育真是疏忽了……”
队长梁积贺同学立即接过话头,分享了他与孩子沟通后的积极发现:“您家孩子可聪明了!在班里成绩很不错,就是性格上稍微腼腆些。” 这番肯定让父亲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
了解到家庭经济拮据,带队老师随即详细介绍了政府针对贫困学子的各项关怀与助学政策。在坦诚的交流中,大家共同为孩子制定了成长小贴士:鼓励他多结交伙伴,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遇到学习困难时,主动向同学请教或找老师解惑,逐步增强自信。这番沃柑田畔的恳谈,不仅传递了肯定与政策信息,更点燃了家庭对孩子未来的希望。

图为成员们倾听村书记介绍孩子的情况。冉隆胜 供图
身心守护:内向男孩的健康叮嘱
此图为团队成员小陈向小男孩讲述卫生安全知识。冉隆胜 供图
艺考追梦:画笔下的坚韧与期盼 推开岁月沉淀的农舍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散落的画架,以及角落里静静守候着干涸色彩记忆的颜料。屋内,艺考生的爷爷正在整理农产品。得知家访来意,他拭了拭手,热情地邀我们落座。爷爷的嗓音透着疲惫,更饱含对孙女的殷切期盼:“这孩子打小就爱画画,可村里没老师教。从初中起,她就每周独自跑几公里到镇上兴趣班。现在要考艺术院校了,补课费、画材费像流水一样花出去……可孩子有这份心,咱咬咬牙也得供!”
说话间,爷爷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幅画作——家乡的沃柑树叶在阳光下交织,构成一幅动人的画卷。这不仅是对家乡的描绘,更是女孩心中炽热的艺术梦想。爷爷谈话间透露,孩子父亲为了支撑这昂贵的逐梦路,常年在外打零工,布满老茧的双手无声诉说着辛劳。团队成员凝视着墙上的沃柑图景,聆听着这个普通农家为托举一个艺术梦想所倾注的全部心血。这一刻,大家深切体会到:乡村艺考生的逐梦之路,是孩子以热爱为帆,家庭以坚韧为桨,在现实的浪潮中奋力划行的航程。
科普送暖:烈日下的健康守护 七月骄阳似火,炙烤着下渌村的土地。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衣衫早已被汗水浸透,紧贴在背上。他们紧握锄头,手臂青筋凸起,每一次用力,汗珠便顺着鬓角滚落,滴入脚下滚烫的泥土。持续的高温天气使得中暑风险陡增,尤其在户外辛勤劳作的村民中,普及防暑降温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见此情形,团队队长梁积贺同学主动上前,向这位艺考生的爷爷详细讲解了中暑的潜在危害以及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为辛勤劳作的老人送上一份贴心的健康守护。
此图为团队成员小梁与刚艺考完学生的爷爷奶奶讲述防中暑安全知识 冉隆胜供图
隔代坚守:古稀爷爷的托举之力 随着家访接近尾声,我们走进最后一户家中。据了解,这户人家中71岁的爷爷肩负着照料两个尚在四五年级孙辈的重担。孩子母亲在镇上打工以支持子女教育,家庭仅靠少量沃柑种植艰难维系学业支出。老幼相依的场景,凸显了乡村教育的另一面艰辛。
此图为团队与孩子家庭与村书记的合照(冉隆胜供图)
结语:乡土教育的深情对话 从烈日当空到暮色四合,实践团队的足迹遍及乡野,青春的汗水与热忱洒满乡间小路。这场家访,不仅是用脚步连接了校园与村落,更是用责任点亮了希望,用担当温暖了人心。它生动诠释了“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核心价值——将知识、关怀与青春力量播撒在乡土大地,在服务奉献中实现个人成长,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助力乡村学子追梦贡献了南理学子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