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挥洒青春汗水 播种志愿初心盛夏启幕,暑意渐浓。为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南京工程学院的学子正式启动2025年暑期实践志愿活动,将以志愿之名赴一场青春之约,用实际行动书写责任与担当。
志愿服务是践行社会责任的生动载体,更是青年成长的“第二课堂”。

今年暑期,青衿寻脉团的各位虽分别他处,但都共同努力,联合社区、乡村、公益机构等多方力量,完成自己的志愿活动。兴化市安丰镇祁威村、天津市宝坻区光荣院、宿迁市王官集镇敬老院等,都有着该团队的身影。
一些同学在学校的考研机构参与暑期志愿服务,一些同学在当地展开了社会服务,但该团队都关注到了一个社会问题——“老人问题”。
前往敬老院的宋同学和仝同学,在参与志愿时关注了老人。他们走进养老院或老人的家中,陪伴老人,帮助老人,尽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如聊天,打扫卫生,倒垃圾等。这些虽是小事,却如同一束光,照亮了老人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同时,施同学来到了老家的村委会。擦拭窗户、清扫地面,阳光透过干净的玻璃洒了进来。汗水虽湿透衣背,但看着焕然一新的活动室,心里满是为乡亲们服务的踏实和快乐。
一、专注与深度:仝同学在宿迁市王官集镇敬老院的心灵陪伴
位于城区的宿迁市王官集镇敬老院设施完善,但老人们的精神世界往往渴望更深度的交流。他的服务对象是一位曾是历史教师的李爷爷。仝同学提前做足功课,带着历史书籍和老照片复制品,与李爷爷共同回顾那段激荡的岁月。从三国鼎立到近代风云,一老一少相谈甚欢,养老院的凉亭成了他们的“第二课堂”。
二、汗水与交流:宋同学在宝坻区光荣养老院的精神领悟进入养老院,见到绿植环绕的凉亭和三层楼的设施,后院有健身器材。我随护理人员到老人房间,发现是两人间但只住一位。护理人员离开后,我便开始打扫。完成后与老人聊天,老人虽腿脚不便,但坚持自己走动。护理人员提到入住率不高,部分原因是老人更喜欢家庭环境,担心失去生活节奏和归属感,同时经济负担也是一个因素。离开时,老人希望我常来聊天,让我意识到老人更需要情感关怀。这次经历让我明白,敬老不仅是照料,还要维护他们的尊严和情感需求,让养老院成为有温度的精神家园。
-
-
-
-
-
-
-
-
-
-
-
-
-
-
- 三、实干与融入:施同学在兴化市安丰镇祁威村村委会的实践
烈日下,施同学挥动扫帚,汗水滴落在村委会的水泥地上
施同学感慨道,“在这里,我收获的不是掌声,而是一种沉甸甸的踏实感。真正拿起扫帚,才感觉双脚踩实了土地,与这片乡土产生了连接。”
施同学的志愿服务,虽然没有直接面对需要照拂的个体,但他通过服务基层组织的运行,间接服务了整个村落的村民,体现了青年学子脚踏实地、融入社会的务实精神。
实践感悟
青春的意义在于奉献,成长的价值在于担当。这个夏天,让我们告别“宅家模式”,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需要帮助的角落,用志愿行动为青春添彩,用实际付出为社会贡献力量。期待每一位学子都能在暑期实践中收获成长,让志愿精神在盛夏里绽放最美芳华。
---------仝子贤
实践的意义从不在“完成多少任务”,而在那些打破预设的相遇里——你会发现,哪怕只是很小的一件事,都在悄悄给彼此的夏天,留下一点不一样的重量。
---------田琮舜
清晨的薄雾中,我挥动扫帚,清扫的不仅是落叶与尘土,更是时光在乡村小径上留下的沉寂。汗水滴入泥土,与草叶的清香混合。当角落焕然一新,听见鸟鸣与村民的笑语,才恍然体会,真正的洁净,是让这片土地重焕被珍视的温暖。这份朴素的劳作,连接了我们与乡土最深沉的脉搏。
--------施宇杭
当她紧握我的手时,我忽然明白,我们的到来不只是服务,更是用倾听驱散孤独,用陪伴温暖时光。看似是我们在给予,实则是老人们在给予我们感悟生命的契机——那些皱纹里藏着的智慧与从容,远比想象中更深厚。这份温暖,是双向的馈赠。
---------宋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