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乡村旅游+”模式,助推乡村振兴

时间:2023-07-26 关注:
为调研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了解旅游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实施路径,7月8日至7月10日淮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长三角地区旅游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社会实践团队在苏州市吴中区旺山村开展了为期3天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村民、实地调研旺山景区、参与当地村干部座谈从不同视角出发探寻旺山村“乡村旅游+”模式的可行性、可借鉴性,助推乡村振兴。

走进乡村,了解村民民意

实践队员通过问卷和走访的形式,对当地村民的生活现状和感受进行了调研,当地村民向实践队员表示,在重视旅游发展以后,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周围的生态环境越来好。“旺山村以前穷啊!交通也不方便,路边小水沟都乱排脏水,后来,政府出面修管道、修路,大力整治环境,好了不少,你看现在,平时都有环卫工人打扫街道嘞”周爷爷向实践队友解释道,通过走访,实践队员发现,自景区建设以来,旺山村充分重视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能动性,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受益中激发村民的热情。目前旺山景区已解决500名以上村民的就业问题;农庄景区内的各类餐饮、住宿和休闲服务行业提供了超过700个就业岗位,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图为实践队员访问村民生活变化的真实感受。通讯员 王月 摄)

深入景区,了解旅游现状

实践队员通过乘坐公共交通抵达旺山景区,跟随景区线路图,实践队员了解到旺山景区共有五大板块,即钱家坞农家乐餐饮住宿区、耕岛农事参与体验区、上山塘农业观光游览区、叆叇岭农业观光游览区、环秀晓筑温泉养生区。各个板块主打特色不同,但都紧紧围绕旺山村乡村旅游的主题““生态、健康、休闲”。实践成员主要参观了叆叇岭风景区,通过建造观光通道和休闲茶室等配套设施,形成集游览、赏景、品茶、购茶为一体的茶文化游览区,不但保护了茶叶的种植,而且还提高了旺山碧螺春茶叶的知名度。顺着茶楼方向继续前进,一座名为叆叇岭石门矗立于竹林山之前,通过实地的考察,当地景区十分重视竹林的保护和生态修复,不仅明文禁止携带火种、禁止砍伐,而且设置了相关语音播报的科技设施。在游览过旺山景区景点后,实践队员在党群服务中心的门前广场进行了关于“文明旅游,保护生态环境,助推乡村振兴”的知识宣讲。这次宣讲不仅是实践队员在调研过程中的心得和感悟,也希望凭借此次的宣讲,呼吁更多人参与到保护生态环境当中。
(图为实践队员向村民进行知识宣讲。通讯员 吕浩淼 摄)

参加座谈,明晰未来方向

实践队员跟随研学团来到了旺山村党群服务中心展览大厅,在这里,跟随着讲解员的讲解一点点对旺山村“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发展之路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旺山村党支部实施双重管理机制和网格长制度,以党建为引领,形成“党建红、产业红、生态红、融旅红”的发展格局。为了丰富村民精神生活,成立了旺山书社,举办各种书法、读书等活动。讲解员说:“村民的笑脸就是我们努力的动力”,在展厅上,有一面墙上贴满了村民的笑脸,为了增加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党支部为村里的孩子提供绘本,为老人过集体生日,购置家电和衣服,每周六也会给老人免费剪发、修鞋、磨剪刀等。在旅游高质量的发展之路上,村民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旺山村走出了一条不同的乡村振兴之路。紧接着实践队员参加了旺山村原党委书记周奎元先生的座谈会,此次座谈,周书记围绕“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打造美丽旺山家园”向实践成员讲解了旺山村如何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娓娓道来了旺山概况、发展历程、融合发展和党建引领。在和老书记的谈话中,实践队员认识到旺山村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党的带领下,当地村民共同奋斗,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紧紧围绕“红色党建、绿色发展”的思路,积极挖掘和利用自身优势,旺山深挖当地文化,并与旅游业相融合,不仅完善了旅游产业链,更促进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
(图为实践队员与周奎元先生进行对话。通讯员 吕浩淼 摄)

在此次深入旺山村了解当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了解了旅游发展为旺山村村容村貌的改变提供了外在推力,坚持党建引领,生态优先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着内驱动力,更了解到“旅游+”对促进乡村振兴的可行性。通过优美的生态环境,打造全域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游览、消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李元、吕浩淼、王月
作者:李元 吕浩淼 王月 来源:李元 吕浩淼 王月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