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索芝山村的水体与土壤状况对当地生产的影响,并向村民普及低碳环保知识,南京农业大学资环学院“炭土溯源,寻梦芝山”团队在张旭辉副教授和刘晓雨副教授的带领下前往南京溧水芝山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走访宣传、实验研究等形式进行深入调研
7月9日,为了探索芝山村周围小流域内人类活动对于水环境的影响,水检测小组在刘晓雨老师的指导下,在该小流域的上游至下游间确定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采样地点,每个地点设置3个平行组并使用专用的采水装置和储水容器进行水样采集。
采集完成后,团队成员及时记录下采集地点的海拔、经纬度和地图位置,并立即测量了采集水样的pH值,据此对样本进行标记与分类。
随后,小组根据人类活动对于水环境的影响特点,选择了pH、硝态氮、氨态氮、总磷、电导率5个指标以判断水质状况。
实验结果表明,小流域水体中的各项指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洗衣塘、餐饮、豆腐坊、酿酒厂等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生产生活用水的排放会使水体中离子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导致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总磷量及电导率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