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和文化传播】“道地药材很地道,药材好,药才好”薪火实践团一方水土一方医小队探寻体验云南,宁夏,青海,四川的道地药材文化。

时间:2023-08-19 关注: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植物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会相差如此之大,不同地方的药材也各有不同,古今医家都喜欢使用道地药材,在中医处方笺上,许多药名前标有"川"、"云"、"广"等产地,"川"即四川,"云"即云南,"广"即广东、广西。这些药物大多就是道地药材。南京中医药大学薪火实践团“一方水土一方医队”寻访了宁夏枸杞博物馆,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青海藏文化博物馆和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参观学习中感悟中国丰富的道地药材文化。

宁夏板块

宁夏道地药材——枸杞

2023年7月16日,为了充分感受中医药魅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领略博物馆底蕴,切实了解我国独特的道地药材,薪火实践团“一方水土一方医”小队寻访了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贺兰县的枸杞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宁夏枸杞博物馆位于贺兰工业园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由宁夏百瑞源枸杞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于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宁夏枸杞博物馆是以中华母亲河——黄河文化为源头,以博大精深的中华枸杞养生文化为底蕴,潜心挖掘四千年中华枸杞的历史瑰宝,馆内分为杞福馆、文化馆、养生馆三大部分及公共服务区。采用大量历史文献、文物、图片、雕塑,以及现代高科技声、光、电等表现手法,全面展示宁夏和中国枸杞的历史文化、产业现状、科研成果等,为宁夏枸杞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全新的“文化外交”舞台。
 
【主要参观内容】
宁夏枸杞博物馆的丰富展品和多角度介绍让参观者了解宁夏道地药材枸杞的种植、传统医药应用、文化价值以及现代科研成果、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这对于促进宁夏地区枸杞产业发展、传承中医文化、推广宁夏枸杞的国内外知名度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考证篇
 
 
该板块系统地展示了枸杞的历史考证信息,对枸杞的命名、特性、功效等进行了的追根溯源,展现了枸杞悠久的历史及深远影响。
 
  • 枸杞分布篇
 
 该模块介绍了枸杞在世界范围、中国范围、宁夏范围的种植分布情况。通过地图、图片和模型等展示方式,展示了宁夏和其他地区适宜种植枸杞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并介绍了宁夏作为道地药材枸杞的特点和优势。
 
  • 医学篇
通过展示中医文化和传统医药知识,介绍了宁夏枸杞的医学应用。参观者可以了解到枸杞在中医理论中的药性、功效和配伍用药。
 
  • 养生篇
枸杞富含丰富的维生素、氨基酸、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滋补肝肾、明目益气、抗衰老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和食疗中。宁夏枸杞博物馆通过展示枸杞的营养成分、养生故事、养生药膳等,结合传统中医药养生知识,详细了枸杞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
 
  • 科研篇
该板块通过介绍枸杞的营养成分、资源种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展示了枸杞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和技术应用。
 
 
  • 种植加工篇
该板块详细展示了宁夏枸杞的种植加工过程和技术,并配有生产流程图。参观者可以观看真实的加工场景,了解枸杞的传统采摘、晒干、筛选、包装等加工步骤,以及现代化加工设备的运作。
 
 
  • 文艺篇
宁夏枸杞博物馆通过展示枸杞相关的书法、绘画、剪纸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展现了人民群众对枸杞的赞美和认可,参观者能够深切感受到枸杞文化的魅力与深远影响。
 
 
【道地药材--枸杞简介】
枸杞,别名血杞子、明目子、茨果子,为多年生落叶灌木,属茄科,是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被誉为"红宝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药用价值。它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特色产物,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药理作用而享有盛誉。
 
 
宁夏枸杞有如下特点:粒大、饱满,显长圆形,枸杞尖处有小白点,籽少肉厚,味甘甜,无苦涩异味,色泽红艳,泡水清淡,裸籽轻,泡水易上浮,不会很快沉底。并且抓一把放在手里揉捏,松开后枸杞粒不会结块,会很容易散开。与其他地区的枸杞相比,宁夏枸杞果粒长型居多,色泽鲜红,营养更加丰富,更为优质。
宁夏枸杞是惟一被载入新中国药典的枸杞品种。宁夏黄土高原酸碱度适宜枸杞的生长,昼夜温差大,白天日照充足,含有多种矿物质黄河水的灌溉,为宁夏枸杞提供了优质的水资源和多种微量元素。正是这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赋予了它独特的药用品质。
我国的本草学中记载,枸杞根皮药名“地骨皮”,有清虚热、凉血之功,临床常治骨蒸潮热,盗汗,肺热咳喘等病症。

 
枸杞嫩叶药名为“天精草”,有除烦益志、补五劳七伤的功效,临床上常治虚劳发热、烦渴、崩漏带下、痈疮肿毒等病症,生活中常与羊肉一起做羹,味美补体,为滋补佳肴。
枸杞子性味甘、平,归肝经和肾经,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有滋肝肾之阴的效果,还有益精明目的功效。枸杞子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肺虚劳咳嗽、津液亏虚以及内热的消渴,也可治疗肝肾的阴经不能够上濡于头目而引起的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的症状。它可以帮助缓解视力疲劳、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精力和工作效率,对于现代人的生活压力和健康问题具有积极的作用。
现代研究宁夏枸杞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多种维生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多种矿物质(如锌、铁、硒)、多种氨基酸等。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比橙子高出50倍以上,维生素E的含量是其他坚果的几十倍。这些营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预防衰老,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健康等。
 
此外,宁夏枸杞还富含一种特殊的成分——枸杞多糖。枸杞多糖是一种天然的多糖类物质,具有抗肿瘤、抗衰老、抗疲劳等多种生理活性。它对于调节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宁夏枸杞所含的枸杞多糖具有较高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着显著的保健功效。

在市场上,宁夏道地药材枸杞以其独特的品质备受青睐。人们可以食用鲜枸杞、晒干的枸杞或者制作成各种枸杞产品,如枸杞茶、枸杞糕点、枸杞饮料等。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加工制品,都能充分享受到它的营养和药理益处。
总之,宁夏道地药材枸杞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卓越的药用价值。它的天然活性成分和功效使其成为人们保健养生的理想选择。无论是追求健康生活还是科学养生,我们都应该认识和关注宁夏道地药材枸杞,让它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伙伴。
 
 

云南板块

2023年7月3日,为了充分感受中医药魅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领略博物馆底蕴,薪火实践团“一方水土一方医”小队寻访了位于昆明市呈贡区云南中医药大学内的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

云南省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馆内有校史展室,滇南本草展室,神农本草经展室,云南民族药标准药材、传统药材、云南特色药,民族医药等展室,共计11主题展厅。
当进入滇南本草展室云南民族药标准药材、传统药材、云南特色药,民族医药等展室时我们被云南药材的丰富所震惊。整个展厅就好像有着数不尽,看不完各种草药的标本深深的吸引了我们目光。
 
【主要参观内容】

 
  虽然展品众多,但是我们重点对云南道地药材进行了参观。
【道地药材认识】
认识到了云南白药的历史渊源,国家一级保护中药,作为我国云南省特有的,专门治疗跌打损伤和创伤出血的中成药,他是由曲焕章于1902年创制,在1917年便成瓷瓶包装畅销全国,在抗战期间,云南白药曾被供给滇军,到今日已被我国卫生部绝密保存。曲焕章的事迹也已被博物馆记载。 云南白药自1902年后的半个世纪内,多以散剂供应市场,以米黄色或黄白色粉末最为常见,有特殊香味,味道微酸,苦涩,服用后舌面有清凉触感。目前已公布的云南白药成分为田七、冰片、散淤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现在云南白药以广泛被制成喷雾,牙膏等被运用。
   同时也亲身看到了各种道地药材标本,如昭通天麻,文山三七,维西当归等。
 
 

青海板块

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又名中华虫草,又称为夏草冬虫,简称虫草。是中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
夏至前后,当积雪尚未溶化时入山采集,此时子座多露于雪面,过迟则积雪溶化,杂草生长,不易找寻,且土中的虫体枯萎,不合药用。挖起后,在虫体潮湿未干时,除去外层的泥土及膜皮,晒干。或再用黄酒喷之使软,整理平直,每7~8条用红线扎成小把;用微火烘干。从外形上看,冬虫夏草虫体呈金黄色、淡黄色或黄棕色,又因价格昂贵而有“黄金草”之称。因其药用价值高,功效好,在国内外被视为珍品。
主产四川、青海、贵州、云南,以四川产量最大。此外,西藏、甘肃等地亦产。
 
 
 
 
 
 
藏红花
【名 称】:藏红花
【产 地】:原产欧洲南部,多有印度、克什米和尼泊尔进口,我国均有栽培。
【药性】:味甘,性凉。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凉血解毒,清肝明目,补血,止血。
主治各类肝病,血虚,月经不调,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症。
 
 
 
 
 
 
甘露精王—佐太
藏药包制技艺是藏医药的历史性成果和精华所在,自成一体,独具特色,合着深厚的文化底和科学内,尤其以”为代表的矿机药炮制最为神奇,堪称藏药炮制的核心技术,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被别入首批国家级非物文化遗产名录
“佐太”为藏语译音,“佐”义为意煎,“太”义为灰或炭,合为水银炼灰。在金属(水银炮制过程中先后加入“八金”“八矿”等100多种辅药,经过擦、洗、意、炼等300多道复杂炮制工序,炮制时间长达40余天,去除水银毒性,改变水银存性,最终制成灰色粉末状的藏药“佐太”
藏药“佐太”具有解毒、滋补、延年益寿之功效,常用于毒症,肠胃疾病,黄水病,疑难杂症,养身保健等的经典方剂中。也是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等珍宝类名贵藏成药组方中必不可少的关键成分,与其他配方组合,有疗效倍增之作用
 
 

四川板块

2023年7月11日,为了充分感受中医药魅力,弘扬中医药文化,领略博物馆底蕴,薪火实践团“一方水土一方医”小队寻访了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医药大学内的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博物馆简介——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展示、传播和普及的平台,同时也是中医药文物研究的重要基地。博物馆成立于2002年,由1956年建立的中药标本馆和1989年建立的医史博物馆合并而成。 2022年11月,入选2021-2025年度第一批补充认定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该馆主要由两层的馆藏构成,分为天府医药馆、浸制标本保鲜馆、濒危生物及其它馆和道地药材馆四个展馆。

 
本次寻访我们以川药为重点,着重参观了展馆中的道地药材馆
 



【四川道地药材(川药)】
  • 历史
人们很早就认识到道地药材的地域性。如南朝陶弘景日:“诸药所生,皆有境界。”明代李时珍说,“动植形生因地舛性.... 离其本,则质同而效异。药王孙思道,用药必依地,所以诊治十愈九,今之医者不知采药时节,至于生产土地,所以治病十不得五也。” 可见,地域性与道地药材的质量和疗效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代常以药材产地的道地与否,作为衡量药材质量的综合指标。如川芦,“关陕川蜀,江衷山中多有之”、“蜀川者为胜” 等等。
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之美誉。四川地道药材,又称川药。由于川药包括重庆的地道药材,故川药来源包括四川省和重庆市。由于川药质量优疗效好,历史上川产药材的命名多与四川(古名巴、蜀)等有关,如巴豆、巴戟天、蜀椒、巴砂甘松(松藩)等
另外从唐代贡品药材来看四川地道药材:唐代贡品药材,据《新唐书·地理志》粗略统计有110项,而四川有44项之多。唐代四川贡品药材中,不乏药材加工品。如我州荔枝煎、涪州的药酱、益州的梅煎普州的天门冬煎,益、梓二州的蔗糖、蜀州的沙糖等。这些药品集药、食于一体,健体强身,反映唐代四川药材加工业的兴盛。
  • 举例介绍及现存问题
  1. 川牛膝
川牛膝为范科植物川牛膝的根,具有逐瘀通经、通利关节、利尿通淋等功能。四川雅安市天全县是牛膝主产区,故称天全川牛膝。天全牛膝均栽种在海拔1500~2000m,年降雨量1500mm,相对湿度在70%的地区。由于受价格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现天全县川牛膝的在地面积约47hm2左右,与最高年度的1986年(267 hm2)相比,差了约6倍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有:品种严重杂交、退化,而且由于价格太低,一个所产品种质量最好、品质最纯的地区已无人栽种此药,而且品种选育工作在产区几乎为零。另外还存在栽培技术落后,病害严重,加工方法粗放。
 
  1. 川芎
川芎始载于《汤液本草》,《本经》《汤液本草》《药典》中记载川芎可用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对头痛、月经不调、活血行气等症状具有一定疗效。川芎能降低因脑缺血引起的血浆和脑脊液中强啡肽A含量,能改善脑缺血性损害,缓解肺动脉高压。川芎的叶片口感与芹菜和酵母类似,可以用于烹煮汤肴、炖菜或制作沙拉。川芎冷饮更美味,也可以用来烹草本茶,植株的其他部位也可食用,如籽、茎、甚至是根。
  1. 川木通
川木通基源植物为毛科植物小木通或绣球藤。性微寒,味苦。有清热利尿、通经下乳等功效。川木通历来使用野生品种,基源植物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四川地区最多,品质优良,商品药材流通全国,并有少量出口。清代四川地方本草《天宝本草》记载有“四朵梅”“四朵梅”来为川木通的道地产区”即木通,四朵花心方为贵。不拘温热气血病,能利小便功百倍。说明当时四川地区已普遍使用川木通,也为四川地区是川木通的道地产区的说法提供了证据。
据2007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川木通目前全部来自野生,其中小木通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外围边缘山地区,绣球藤主要分布在川西高山峡谷地区。第三次中药普查发现川木通野生资源蕴藏量达到2000万公斤以上,完全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但是最近的一次资源调查发现川木通资源破坏较严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药材仍然需要利用其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学习体悟】
中医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已流传千年,道地药材也在文化传承之中被记载。无论是存在于古人诗歌典籍中历史悠久的古代中药材,还是陈列在成都中医药博物馆中的各种文献资料,动植物标本,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中医文化的源远流长,中医药事业的深厚底蕴。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参观成都中医药博物馆时,引导员对着展品们侃侃而谈时,眼中的光芒也映照着中医药文化未来的曙光。
身为中医学子,我们更应加强自身对中医文化和道地药材的认识。纵使中医药事业在习总书记的号召下蓬勃发展,我们仍应认识到中医药发展存在的各种问题,就如川药现存的问题一样。在学习中医传统知识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中医药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情况,这样才能激励自己认真学习,为不断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用毛主席的一句话作结:“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将优秀中医药文化和道地药材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和恩泽。
总结: 道地药材其实就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道其实就是地理位置。地是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影响了药材的生长与品质,简单来讲呢,就是质量好,效果佳的中药材,我们中医上常讲三因制宜,地,食,人。这三者对于我们道地药材的生长结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正如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同样可以孕育一方药材。在《淮南子》中有这样一句话,“橘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讲述的就是这个道理。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我国全民进入追求高品质中药材时代。随着人民群众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对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加及对天然药物的青睐,中医药顺应回归自然的世界性潮流,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学感悟:参观了宁夏枸杞博物馆后,我深切体会到发扬中医药文化和保护道地药材的重要性。这是对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视和传承,也是对人类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宁夏枸杞博物馆通过展示中医药文化的传统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参观者对中医药产生了更深层次的兴趣和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保护和发扬,不仅可以传承千年的智慧和经验,还有助于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公众对中医药的认可和信任。
道地药材的保护和发扬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环节。宁夏枸杞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草药材,展示了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药用价值。通过宁夏枸杞博物馆的介绍,我了解到道地药材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土壤条件,还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种植、采摘和加工过程才能保持其优质特点。保护和发扬道地药材不仅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益,也有助于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升药材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中医学子,我们应该加强对中医药文化和道地药材的认知,并积极参与到保护和发扬工作中。这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比如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知识,关注并购买正宗的道地药材产品,支持相关科研和合理利用药材资源的探索等。同时,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中医药文化和道地药材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应的法规和政策,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传承。
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将中医药文化和道地药材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人受益于中医药的智慧和恩泽。
同学感悟:通过此次参观我了解到了许多云南的道地药材,同时也了解他们的历史,更亲身见到这些药材的标本,我切实体会到了我的家乡——云南还有很多珍贵的中医药文化知识,它激励了我在中医药文化上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我会在中医药发展的道路上挥洒青春热血,为祖国医学事业奋斗。
 
作者:一临薪火实践团 来源:一临薪火实践团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