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讲好红色故事。
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2023年7月31日至8月3日,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讲好山东故事,传承红色基因”鸿雁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乐陵市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此次实践深入乐陵市黄夹镇、花园镇、郑店镇、铁营镇等地,包含探访红色遗址,以及各式各样的红色故事宣讲、采访核试验兵老党员、捐赠有关传统美德的书籍、走访调研企业等内容的实践项目。同时全面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课堂、进企业、入人心。
重返革命旧址,追寻红色故事 7月31日,该宣讲实践团前往乐陵市黄夹镇黄家村冀鲁边军分区集中参观学习,走进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冀鲁边军分区)司令部遗址和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队员们通过参观历史文化文献、瞻仰历史文物、追寻红色历史故事,深入了解了山东抗战初期的主要战略区——冀鲁边区的革命斗争历程,以及探索了冀鲁边区战场“心脏”地带的故事和“红色金融”背后的故事。

图为冀鲁边司令部遗址中的电话和电报机。三下乡网通讯员 黄煊焱 供图
这些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弥足珍贵的见证,也都引导队员们重温红色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汲取磅礴奋进力量,增强了队员们积极感受参与实践的热情。在参观的过程中队员们依旧不忘将所了解到的冀鲁边区战场的故事向共同参观的游客们进行讲解。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在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旧址进行参观学习。三下乡网通讯员 黄煊焱 供图
开展红色宣讲,传承革命薪火 实践队员们注重亲身实践,争做红色文化宣讲者与传播者。8月1日,实践团来到了乐陵市花园镇房家新村对小朋友们进行红色理论宣讲。实践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分别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抗美援朝精神、雷锋精神、航空精神、红色革命八个方面进行宣讲介绍,让红色故事润童心。8月2日,实践团走进郑店镇樊屯村,针对中小学生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为主题,继续进行有趣的红色故事宣讲。同时举行“童心向未来,书香满天涯”捐书仪式,将由鸿雁宣讲团成员参与编写的《中华美德故事精选》捐赠给孩子们,这有助于中小学生学习中华美德故事,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图为捐赠书籍后实践团队成员们和小朋友们的合影。三下乡网通讯员 黄煊焱 供图
在宣讲过程中,实践团队成员们开展“童心向党”牵手共绘红色主题绘画活动,并结合互动提问、红色歌曲合唱等方式,让红色基因根植于青少年心中;开展“瑰宝相传 红色永续”红色文化传承培训活动,体会剪纸魅力,领悟毛笔神韵,将美育和思政课融合,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通过实地红色宣讲,叙述红色故事,深切感受革命先辈的果敢担当与坚毅品格,促使学生在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才干见识。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教小朋友们绘画。三下乡网通讯员 杨芮 供图
采访革命前辈,汲取榜样力量 在花园镇关家村,宣讲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中国第一枚实用氢弹”核试验参与者、“蘑菇云勋章”和“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关金忠。在访谈过程中,关金忠爷爷殷切地说道:“当代年轻人,生在红旗下,接受着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要好好读书,为国家建设做出一份贡献。”关金忠爷爷的这份“大戈壁精神”永远值得实践团成员们好好学习,引以为榜样,真正用心去感受当下和平生活来之不易。

图为实践团队成员对核试验兵爷爷进行采访。三下乡网通讯员 李尚龙 供图
实践活动结束后,团队队员及时整理拍摄的照片和活动资料,并进行线上会议对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进行总结。实践队员们深深体会到了“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探访红色遗址,了解革命英雄;开展红色故事宣讲,让红色基因薪火代代传承;听老党员的红色记忆,感受到历史的精神力量。讲好红色故事,有助于进一步赓续党的红色血脉,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党爱国之心、增强奋进奋发之力,听党话、跟党走,在新时代长征路上扎实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