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南华学子三下乡:相约助农,捕影“虾”天

时间:2023-08-30 关注:
(通讯员 宋佳嘉)近年来,我国虾养殖产业蓬勃发展,养殖面积和产量持续较快增长,人们对虾类海鲜食品需求缺口也越来越大。在社会发展洪流下,以特色水产养殖推动村镇经济,成为为乡村振兴注活力、添动能的新手段。2023年7月5日-7月18日,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青语青行”实践团走进惠来县粤新水产岐石塭虾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基地,区域分明的塭虾养殖池塘在阳光的洒落下波光粼粼,成为岐石镇内一道独特的乡村风光。

劳动创造价值,走近基层劳动者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在惠来县岐石镇岐石塭虾养殖基地,虾农们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晨曦微亮,虾农就已经开启了一天的忙碌,规划好捕虾路线、准备好虾笼等捕捞工具,预备启航开始收获。据悉,岐石塭虾养殖基地基本处于鳌江河水与天然海水交汇处,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保证了岐石塭虾能够天然养殖,但养虾、捕虾仍讲究时日,切不可大意半分。因此,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顶风冒雨,虾农们都会依据安排调整落实计划,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

感悟劳动之美,体验劳动之乐
在虾农的同步指导下,“青语青行”实践团了解并掌握岐石塭虾的基本处理方法,学习农副产品虾干制作工序。简单用盐腌制过后,抓取煮熟的岐石塭虾摊放在簸箕上,直铺在地上日晒。直晒的阳光和地面自带的辐射热将虾中的水分灼干,晒干的岐石塭虾虾干仍保留鲜香,味道浓郁。“装锅、加水、过筛、铺平、调整……”晒虾干的步骤虽然并不复杂,但却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直到虾干完全曝晒均匀在每个簸箕上,极其考验耐心和细心。实践队队员们四个小时全身心投入,看着眼前一筐筐虾干在阳光的照耀下晶莹剔透,也正印证了“劳动创造幸福”这句话的真谛。
图为实践队员助农制作岐石塭虾虾干。通讯员 赖杰菲 供图
7月7日,“青语青行”实践团来到岐石镇菜市场,通过与摆摊商户交流了解目前当地岐石塭虾销售情况,帮助商户销售岐石塭虾。按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岐石镇销售虾类水产产品线下销售商户不超百户,且多以小型摊位为主,每天除去提供给饮食类门店等订单外,就以零散售卖的方式销出存货。“走一走,瞧一瞧!新鲜塭虾,认准岐石!”实践队队员们助农销售的吆喝声回荡在整个菜市场,在喧嚣闹市,人潮涌动,满是浓浓的人间烟火气,而一笼笼岐石塭虾成为了岐石镇村民经济来源之一,寄托了虾农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时代变化,消费升级,实践队结合调研数据得知,虽然网络营销取代传统零售已成大势所趋,但是对于部分相对落后的乡村来说,想让乡村网络销售被大多数商户完全接受、投入学习并运用到实处,仍然需要时间过渡。作为青年,如何解决现存乡村网络销售问题?能够为乡村水产产业做出什么贡献?是值得让人深思的现实问题。
图为实践队员助农销售岐石塭虾。通讯员 林彩玲 供图
化身产品“星推官”,秀出美丽乡村
结合新媒体课程专业优势,“青语青行”实践团以岐石塭虾品牌和村容村貌为宣传主题,使用无人机、摄影机、摄像机等专业设备制作创意短视频和特色宣传片,从不同角度定格乡村美景,捕影精彩瞬间。此外,为了帮助更多人认识了解岐石塭虾品牌,实践团在直播平台发起互动直播,展示岐石镇的自然风光的同时,热情介绍岐石塭虾的养殖模式、养殖技术和营养价值,用镜头讲好品牌故事,用镜头记录乡村新风貌,用镜头推介美丽乡村。
有为青年,不惧远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助农实践体验,实践队对岐石镇岐石塭虾水产产业发的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在当地政府和青年群体的共同努力下,终将打破乡村网络销售限制,把握新媒体电商赋能水产产业销售机遇,共同探索、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振兴致富之路。
图为实践队员在岐石镇岐石村合影。通讯员 林彩玲 供图
作者:宋佳嘉 来源:青语青行实践队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