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赓续红色基因 寻访红色印记 争做时代新人

时间:2024-07-26     阅读:
7月4日—7月8日,塔里木大学青春“红”途实践团走进五家渠市,开展赓续红色基因,寻访红色印记——三下乡社会实践
4号下午,青春“红”图实践团与张元新主任见面,并对张主任进行了个人视频访谈。在张主任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共青团农场红色记忆馆内陈列着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和历史照片,每个展厅都有独特的主题和内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发展的壮丽历程,其中第六师五家渠市个人捐赠的,与本地革命历史紧密相关的展品更加尤为珍贵,这些展品不仅见证了革命先辈们在这片热土上留下的英勇足迹,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人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一(图为张主任接受个人视频访谈的照片)
第一站:红色记忆馆,兵团精神的印记
5号下午的正式参观中,我们看到了毛主席像章、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各类钟表、报纸、放映机、各时期的军装等1万余件藏品。大到毛主席丝织相,小到一枚邮票,一个像章,讲述着兵团农场翻天复地的变化。如今的发展是老一辈用汗水用生命一点一点与天斗与地争来的,我们理应从他们的手中接过时代的火炬,继续无私奉献,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伟大精神和现代农业科技给农场带来的巨大促进。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感动和感慨转化为前进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二(图为记忆馆中展出的毛主席像章)
除了军衔军装厅、武器厅类展区,还有生活类展区,这里展出六七十年代家庭生活中常见的布置、老物件、传统文艺。自行车、老烟袋、索尼录音机、胶片电影放映机、样板戏……走进这里,仿佛身临其境。馆内还设有雷锋厅、援疆厅等主题展厅。


图三(图为红色记忆馆中生活类展区的一角)

图四(图为记忆馆中展出的毛主席丝织像)
讲解员陈姐说“这幅丝织像的神奇之处就是不管你站在房间的哪个角度去看它,丝织像里面的毛主席都像在和你对视”

图五(图为同学们在红色记忆馆内青年之家的合照)
第二站:农业机械化主题展览,农场生活的变化
如果说红色记忆馆是对历史的回望,那么共青团农场兵团农业机械化主题展览则是对现代农业的呈现。
走入兵团农业机械化展览内,一张张照片讲述着最初这片土地是如何开垦;一个个模型印证着共青团农场生活的蜕变;一架架农机反映着共青团农场机械化的改革与创新。其中,由贵州航空设计的第一代采棉机摆在突出的位置,它的出现代表着我国打破了采棉机的技术壁垒,此后天鹅、沃德、东风等国产采棉机逐渐发展。

图六(图为同学们在天鹅采棉机前合影留念)
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更为职工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农场职工户文显的亲身经历,是这一变化的鲜活例证。
户文显说:“曾经的手工采摘耗时耗力,1人1个月只能采5亩地,现在用国产采棉机采完500亩地只要20-30个小时。国产采棉机不仅速度快,费用低,而且采得也更干净,让我们的收入翻了几番。”

图七(图为讲解员陈姐在为同学们介绍采棉机)

图八(图为讲解员陈姐在给同学们讲述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前来考察时的情景)
这次实践活动,使队员们感触颇深。红色文化是一种强调革命情怀的高尚的文化。红色资源作为最鲜活的历史教材,记载着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见证了社会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凝结着百年奋斗的红色基因,是先辈们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生动写照,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作为时代青年的我们,也更应该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红色文化,坚定理想信念。
人民日报曾言:“正是青春信仰让我们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正是青春追求让我们的时代画卷更为绚烂,正是青春志向让我们的奋斗坐标更为高远。”趁风华正茂之际,我们更应该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树立远大人生追求与志向,筑造青春之梦。当前行的接力棒交到当代青年手中时,我们应该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文:竟一帆
摄:竟一帆
作者:竟一帆     来源: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青春“红”途实践团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