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报告

苏科大学子三下乡:“碳”寻湖岛景区,共建“零碳”西山

时间:2024-08-02     阅读: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推动“双碳”战略全面落实,助力太湖生态岛建设,7月1日—7月27日,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碳”为“游”止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张晓芳的带领下,前往苏州市吴中区金庭镇西山景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参观景区生态建设成果,积极探索景区绿色发展的痛点、堵点及湖岛型“零碳”景区建设路径和策略,为生态型景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苏州样本”。
图1为实践团队在西山景区调研时的合影
初识西山:走访调研初印象
实践团队在调研前期通过资料查阅了解太湖西山景区生态建设进展,全面梳理项目已有基础资料,在与金庭镇政府取得联系之后,选取消夏湾湿地、水映长滩湿地、明月湾古村等五个与实践项目主题相关的点位进行实地调研走访。
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科技搭建太湖之滨的生态屏障
“打造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的中国样本,关键在于西山岛生态本底的持续保护与优化。”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设计院院长赵志高在接受团队成员采访时说道。通过赵院长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该项目通过一系列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工程,以建设“减法”换生态、社会效益的“加法”,破解项目周边地区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难治理的难题,恢复水体自净化的原始生命力。
“经过我们的努力,项目周边4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面源污染得到治理,目前湿地出水水质优于地表Ⅲ类水标准,该项目也在2021年被全国水污染防治部际协调小组列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典型案例,同年也被列为江苏省生态安全缓冲区示范项目。”赵院长在项目介绍结尾说道。随后,团队成员积极与赵院长就景区生态修复与碳收支核算等工作开展交流,明确团队后期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图2为实践团队与消夏湾湿地生态安全缓冲区项目设计院院长赵志高合影
水映长滩生态湿地:生态构筑鱼鸟回归的生物净土
作为太湖鸟类生物多样性的集聚区和示范区,水映长滩内除了有独特的水上森林景观外,同时还是白鹭、鹈鹕、鸳鸯等多种国家、省级保护鸟类的栖息地。苏州市金庭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朱晓飞为团队成员讲解该项目在太湖水质动态监测、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团队成员介绍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团队成员在调研中深刻的感受到科技在生态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图3为实践团队与金庭集团有限公司项目部经理朱晓飞交流项目工作
探寻西山:扎根基层新理解
在调研走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与相关工作人员开展深入的交流与探讨,同时针对西山景区在生态建设、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团队成员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知识,通过问卷采访、宣讲等方式为景区零碳建设添砖加瓦。
理论联系实际,助力生态建设
“金铎岭景区充分利用了苏州市提出的‘一山一策’的治理策略,在生态修复保护的基础上,重点挖掘金铎岭的历史文化渊源,打造特色IP,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但是目前景区知名度不算高,客单价也较低,很多游客路过景区门口逛一圈就走了,整体运营情况不算理想。”在调研太湖生态岛生态修复与合理利用有机结合的先行试点项目金铎岭景点时,景区运营主管金思婷如是说。团队成员在详细了解景区的生态修复成效、旅游发展模式及未来发展瓶颈后,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提出将零碳景区发展的绿色理念与当下娱乐潮流结合,利用已有资源打造“太湖祈福松簧”、“姻缘登山路”,拍摄婚纱主题宣传视频等具有现实价值的建议,供景区采纳,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助力生态建设,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图4为金铎岭景区运营主管金思婷为实践团队介绍景区历史文化
倾听群众心声,传播零碳理念
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针对研究主题所需要的数据,设计相关调研问卷,通过开展入户调查、游客访谈等方式获取一手数据,为精细化开展景区碳收支核算提供数据支撑,充分了解居民与游客对于零碳发展的认知与意愿,进一步明晰景区零碳发展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以“零碳西山”为主题,制作原创宣传海报、宣传视频等宣讲材料,开展多次宣讲活动,得到景区相关部门的肯定。同时团队成员与所在学院的星溯青年志愿者协会联系,多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学院学生前往西山景区开展枇杷节交通疏导、太湖生态岛国际定向越野赛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多元化、多途径的宣传方式与志愿服务,团队成员用实际行动传播零碳理念,服务景区高质量发展。
图5为团队成员徐鹤怡进行“零碳西山”主题宣讲

图6为实践团队成员与游客访谈
生态与经济共生,人群与自然共舞。通过此次活动,“碳”为“游”止实践团不仅更加深入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也为助力生态型景区绿色可持续发展以及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李锦涛 徐鹤怡 刘德佳 吴爽
照片:吴爽 李锦涛
作者:李锦涛 徐鹤怡 刘德佳 吴爽     来源:苏州科技大学地理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碳”为“游”止实践团队
三下乡报告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