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稻花香,渐知秋实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记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的巨大贡献,把乡村建设好,让亿万农民有更多获得感。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乡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唯有下沉基层,深耕乡村,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面落实到祖国沃土中,方能唱响丰收的赞歌,收获“秋收满仓尽黄金”的好“丰”景。
四川轻化工大学法学院“文脉兴农·法治筑梦”实践团队,依托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11日至7月13日,实践团队驻扎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以法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和法治助推乡村振兴的效能,开展实践活动。旨在加强农村法治宣传、强化法律权威、畅通法律咨询监督渠道,打通农村法治建设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们走访村民,不仅向村民们分发了精心准备的法治宣传单,还耐心地与每一位村民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认真聆听了他们对于本村法治落实情况的真实看法和内心感受。这种深入基层的沟通方式,让团队成员们能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到法治建设如何在当地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情况。同时,通过这些宝贵的对话,团队成员也进一步了解到了村民们现有的法律意识水平和法治观念,并从中深切感受到了法治在推动乡村发展中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这一系列的互动不仅增强了村民们的法治观念,也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后续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采访永丰村村委干部的过程中,深入交流了本村法治建设现状,探讨构建法治乡村的有效途径,村干部还分享了本村法治促乡村振兴的实际方案和有效路径。在采访中,实践团队了解到本村有专门的司法部门指导工作,还有巡回法庭处理村民事务。村干部以“老百姓的事,要实实在在的干,干一件是一件,干一件成一件”为口号,真切服务群众并在逐步完善线上法律服务系统如“川善治”提供有权威有信任度的法律服务,让村民足不出户便可得到免费的法律服务,做到全面覆盖和贴近生活。团队还了解到,永丰村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并有法律顾问提供法律支持为集体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村长还分享到本村乡村振兴以守好农田、种好粮食粮食安全保障为重点开展工作。
随后,团队成员们亲自走进农田,与当地的农民一同劳作,深入了解农作物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同时,他们还与村委干部一起探讨了如何通过法治手段解决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比如土地流转、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具体措施。这种结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并注重法治建设的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不易,更重要的是,它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进一步确保了粮食安全。同时,通过加强法治建设,为乡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为构建和谐美丽的乡村环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次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受益匪浅。在深入乡村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亲眼见证了法治在推动乡村发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还亲身感受到了法治的力量是如何渗透到乡村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成员们发现法律不仅仅是对人们行为的一种规范,它更是在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法律成为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关键工具。成员们还注意到,随着法治意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学会运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的利益,这无疑是对法治建设成果的最好证明。
此外,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们对自己在法治体系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他们意识到,作为法治宣传者和实践者,不仅要传播法律知识,更要积极推动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帮助更多的人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和谐、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法治精神在乡村扎根,培养农民法治意识,促进农村法治建设,这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让法治中国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