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乐同行,爱老助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学校:安徽工业大学
作者:杨新华
日期:2024年8月9日
一、引言. 2二、实践活动内容. 2(一)启动仪式与日程安排... 2(二)7 月 4 日上午活动... 31.健康讲座. 32.娱乐活动. 33.卫生打扫. 6(三)7 月 4 日下午走访调查... 7三、实践调研结果分析. 8(一)健康意识与需求... 8(二)精神文化生活... 8(三)生活困难与帮扶需求... 9四、建议与对策. 9(一)加强健康知识宣传... 9(二)丰富精神文化活动... 9(三)完善帮扶机制... 9(四)加强社区与家庭的联系... 9五、实践总结. 10 “耆乐同行,爱老助老”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关爱老年健康生活
摘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已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社会实践能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为进入社会积攒一定经验。为此,“耆乐同行者”实践队于 7 月 3 日至 7 月 4 日在花和社区助老服务中心开展了一系列关爱助老活动,并进行了相关调研。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爱老助老”;“生活状况”;“服务需求”
一、引言2024年,中国已进入“深度老龄化”,老龄化程度在全球属于中上水平,少子化和长寿趋势使得老龄化持续加深。
[1]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精神需求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更要深入基层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真实情况。
二、实践活动内容 (一)启动仪式与日程安排7 月 3 日下午两点,实践队参加了在淘管家服务社举行的启动仪式。与任务老师罗老师取得联系后,确定了详细的活动日程安排,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图为启动仪式照片
(二)7 月 4 日上午活动 1.健康讲座7 月 4 日早上八点,实践队队员集合完毕。九点,全体队员与社区老人们一同参加了由叶小英老师主讲的《健康六十六条准则》讲座。讲座内容丰富实用,涵盖了饮食健康、运动保健、心理健康等多个方面。叶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人们详细讲解了每一条准则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方法。老人们认真聆听,不时点头表示认同,还积极提问与叶老师互动,现场学习氛围浓厚。

图为叶老师向大家讲授健康知识讲座照片
2.娱乐活动讲座结束后,实践队组织老人们进行了多种娱乐活动。
(1)拍手操:
队员们带领老人们一起做拍手操,这套简单而有趣的健身操能够活动身体各个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老年人的肩颈不适。老人们和实践队员跟随节奏,欢快地拍动双手,脸上洋溢着笑容。

图为实践队员和老人们学习拍手操照片
(2)手工编织:
社区准备了丰富的编织材料,如彩色毛线、珠子等,队员们耐心地教老人们编织各种小物件,如手链、杯垫等。老人们相互交流技巧,展示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成就感。

图为老人们展示手工编织成果照片
(3)下象棋:
喜爱象棋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捉对厮杀。同时两位队员也加入了进来和爷爷们来了场酣畅淋漓的较量。下象棋能够活跃老人的思维,促进动脑,这也是老爷爷们平时最喜欢的娱乐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与老人对弈照片
(4)聊天:
队员们与老人们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故事和心声。老人们分享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家庭的温馨瞬间以及对生活的感悟,队员们也向老人们讲述了校园里的趣事和社会的新变化。

图为老党员爷爷分享入党60年来感悟
3.卫生打扫部分队员在活动期间主动拿起清洁工具,帮助社区爱老服务中心打扫卫生。他们仔细清扫地面、擦拭桌椅、整理物品,为老人们创造了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图为队员们帮忙打扫锻炼室照片
(三)7 月 4 日下午走访调查下午 1 点半,在负责人罗老师的带领下,实践队携问卷上门访问了 几户比较需要帮助的老人家庭。每到一户,队员们都与老人亲切交谈,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和日常需求。
以第一户老人李爷爷为例,年逾八十,身体较为虚弱,行动不便,同时要照顾患脑梗的老妻子,负担孙女的学费。队员们了解到他希望能有定期的上门体检服务,陪同就医服务,并需要一些辅助行走的器具。

图为队员走访李爷爷,了解其生活状况和需求照片
三、实践调研结果分析 (一)健康意识与需求通过参与健康讲座和与老人们的交流,发现大部分老人对健康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一些认知误区。他们对常见疾病的预防、饮食营养和运动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需求较为迫切。同时,部分老人由于身体原因,无法进行较为剧烈的运动,需要适合他们的温和健身方式。
(二)精神文化生活在娱乐活动中,老人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然而,由于社区资源有限,日常可供选择的娱乐活动相对较少。而且,一些老人由于身体不便或缺乏自信,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三)生活困难与帮扶需求走访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老人存在身体不便、经济困难、缺乏陪伴等问题。他们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生活照料、医疗救助和心理关怀。此外,对于一些特殊的需求,如辅助器具、生活用品等,也希望能得到社会的支持和帮助。“9073”——这是中国养老模式基本构成,即约90%居家养老,7%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机构养老。据《2022年养老消费调查项目研究报告》,老年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老人居家养老需求重在家政清洁、餐饮、老年饭桌等“日常所需”;机构养老需求重在“医养结合”,特殊护理用品、辅助用品需求增加;低龄老年人消费更具活力,升级型消费需求明显,高龄老人养老亟需加大支持力度。整体而言,老年人消费环境仍需“适老化”提升。
[2] 四、建议与对策 (一)加强健康知识宣传定期组织健康讲座和咨询活动,邀请专业医生为老人们讲解常见疾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针对不同身体状况的老人,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方案,提供适合他们的运动指导。
(二)丰富精神文化活动社区应加大对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投入,增加娱乐设施和活动项目,如开设书法、绘画、太极拳等兴趣班,组织文艺演出等。鼓励老人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增强自信心,提升个人体质。同时,建立老年人互助小组,让他们相互交流、学习和支持。
(三)完善帮扶机制建立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困难老人提供生活照料、购物送货、陪伴就医等服务。加强与社会福利机构和慈善组织的合作,争取更多的资源和支持,为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医疗援助能很大程度上改善养老环境。“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养老帮扶离不开现代智能化手段治,数字化养老,数质化研发,数智化赋能,数治化实践,应对人工智能时代下的养老需求。
[3]
(四)加强社区与家庭的联系鼓励家庭成员多关心关爱老人,增强家庭养老功能。社区也应定期与老人子女沟通,共同关注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醒他们常回家看看,给予老人更多的精神慰藉。
五、实践总结与感悟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耆乐同行者”实践队深入了解了花和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为进一步开展助老服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深入基层发现,很多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因为子女常年不在身边,或多或少忽视了老人们的切实需求,“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变老”,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表示健康老龄化的内涵是动态发展的,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机融合,涉及亿万民众切身利益,是重大的民生工程,也是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这是实现老年群体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体现。
[3]关爱老年人是社会的责任,也是新时代中国年轻人的职责所在,在国家的号召下,3亿“银发”守护行动,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生活环境,期待更多人和我们一起行动起来。
参考文献
[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4641098802729202&wfr=spider&for=pc 2024-07-15/2024-08-09
附件:

图为问卷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