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到6日,来自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的赴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和国土资源局等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调查实践队——在陈文兴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身于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深入了解该区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土地(包括农业用地以及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状况,进一步推动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以党建引领,推进司法文明与智慧法院建设
我们第一站来到了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我们受邀参观涵江区人民法院,深入了解该院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方面的创新实践。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莆田市涵江区人民法院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加强法院中心工作、内部管理和文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进入法院,浓厚的党建文化氛围便扑面而来。法院工作人员向我们介绍了涵江区人民法院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推动法院工作的全面发展。在党建工作的带动下,法院干警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法院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
在政务活动中心,我们参观了法院的诉讼服务大厅、审判法庭等场所。法院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涵江区人民法院在便民诉讼服务、执行攻坚和审判质量提升等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特别是执行指挥中心的信息化建设,让人耳目一新,体现了法院工作的现代化和智能化。
随后,我们旁听了一起商业纠纷案件的庭审。庭审过程中,法官严谨的审理态度、当事人与律师充分的陈述权利和法庭的庄重氛围,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旁听庭审,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公正。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构建和谐农村社会
我们第二站来到了莆田市涵江区农业农村局(莆田市涵江区乡村振兴局),涵江区农业农村局的相关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该区域在农业农村土地承包和流转方面的创新实践。涵江区积极推进土地承包权的确权登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同时通过土地流转,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
在土地用地管理方面,涵江区农业农村局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政策,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通过科学规划和严格监管,既满足了农业发展的需要,又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涵江区农业农村局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这些新型主体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涵江区农业发展的新动力。
为了有效解决土地流转中可能出现的纠纷,涵江区农业农村局设立了仲裁庭。仲裁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公正、高效地处理土地流转纠纷,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相信,在农业农村局的引领下,涵江区的农业农村工作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土地流转与复耕并举 激活农业发展潜力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莆田市涵江区国欢镇人民政府,国欢镇人民政府的负责人向我们介绍了该镇农业发展的多元化现状。在马头村等地,工厂化农业模式正在兴起,而在其他区域,农村合作社种植蔬菜等农作物的模式也在蓬勃发展,展现了国欢镇农业的多样化和活力。
该负责人指出,国欢镇的土地流转主要集中在农村村集体内部,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通过村集体内部的土地流转,农民能够更加灵活地调整种植结构,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面对土地资源稀缺的挑战,国欢镇已经开始着手复耕任务,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农业产出。尽管复耕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国欢镇人民政府正积极采取措施,如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提供政策支持等,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复耕工作的顺利进行。
国欢镇的农业发展实践充分展示了在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通过创新土地流转模式、发展工厂化农业、推广合作社种植、激活乡村旅游等多元化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国欢镇人民政府正以积极的态度和切实的措施,不断探索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从莆仙戏到妈祖信仰,体验莆田特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莆田市博物馆,走进博物馆的戏剧展区,莆仙戏的华美戏服、精致面具以及经典剧本一一展现在眼前。莆仙戏作为莆田地区广受欢迎的大众文化形式,不仅在舞台上重现了历史的辉煌,更在博物馆中得到了传承与展示。
商贸业是莆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江商业街的历史展示让参观者仿佛穿梭于昔日繁华的商业中心。博物馆通过历史图片、商贸文物等,讲述了涵江商业街的发展历程和商贸业的繁荣景象。
妈祖文化是莆田乃至整个东南沿海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博物馆通过文物展出和详实的资料,叙述了妈祖信仰的起源、发展及其在海洋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其中面具艺术以其丰富的表情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展现了莆田戏剧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面具不仅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莆田民间艺术的瑰宝。
莆田市博物馆不仅是一个展览历史文物的场所,更是一个文化交流平台。在这里,每一件展品都诉说着莆田的故事,每一次参观都是一次文化之旅。我们期待更多的人能够走进莆田市博物馆,亲身体验莆田特色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体验生态保护与文化传承的和谐乐章
第五站我们来到了木兰溪治理展览馆。木兰溪展示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生态保护展区。这里通过多媒体互动、实景模拟等方式,展示了木兰溪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措施。我们看到了木兰溪水质的改善历程,以及政府和市民在生态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
木兰溪不仅是一道自然景观,更是一条文化长廊。展示馆的文化传承区通过丰富的图片、文献和实物,讲述了木兰溪沿岸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从古老的水利工程到现代的城市发展,木兰溪一直是莆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兰溪展示馆还特别设立了城市发展展区。这里展示了木兰溪在莆田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如何成为连接城市与自然的纽带。通过城市沙盘和发展规划图,我们看到了木兰溪沿岸的未来蓝图。
木兰溪治理是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展示馆详细介绍了木兰溪治理的过程和成果,队员们通过参观和学习,深刻理解了“变害为利、造福人民”的治理理念和实践经验。
积极应对挑战 探索旅游业发展新路径
最后,我们深入乡村,来到了萩芦镇利东村。该第一书记向我们介绍了当地人口外流的情况。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留下的主要是老人和小孩,这导致了劳动力的严重不足。这种情况对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经济建设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萩芦镇利东村位于丘陵地区,土地资源相对紧缺,农业发展基础薄弱。由于地形限制和土地条件的限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难以为继,农业现代化转型迫在眉睫。
资金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萩芦镇利东村在资金支持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改善。
面对诸多挑战,萩芦镇并没有放弃,而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当地政府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发了露营、漂流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体验。
在与第一书记及领导班子的座谈中,我们也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对于现实情况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对未来发展的憧憬与期望。他们表示,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仍然有信心带领萩芦镇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在这次深入莆田市涵江区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中,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的农业农村发展现状,还见证了涵江区在司法文明、智慧法院建设、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现代化发展、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以及旅游业发展等方面的显著成果和创新实践。
队员们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了涵江区在推动社会进步和文化传承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不懈努力。他们所见所闻,从法院的严谨审理到农业的现代化转型,从历史文化的传承到生态保护的实践,都深刻体现了涵江区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增长了学生们的见识,也激发了他们对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和未来职业生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