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20日,东北大学材料学院赴辽宁四市社会实践团来到辽宁沈阳、抚顺、鞍山、本溪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工业强国的壮丽征程和锦绣前途,向先进的工人模范学习,感悟工业精神,体会工业文化的魅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抚顺露天矿博物馆。通讯员赵振翔 供图。
沈阳红梅文创园工业遗址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红梅味精厂是沈阳市铁西区的重要老工厂之一。随着产业布局的调整,红梅味精厂迁出原址,原厂址称为工业遗址,后来经过改造与设计称为今天的红梅文创园。老厂房中的诸多有年代感的工业元素无时无刻不再唤醒我们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工业记忆,让我们沉浸在共和国工业腾飞的岁月之中,也让我们在其中感悟拼搏奋斗、自强不息充满活力的工业底蕴。

图为沈阳红梅文创园。通讯员赵振翔 供图。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中国工人阶级是工业化的主力军,他们谱写了历史,创造着未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他们走下岗位,另辟新途,承受着放弃“铁饭碗”的人生考验;随着高新企业的出现和发展,他们学习掌握最新知识,顺应了从“蓝领”向“白领”的时代转变。他们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工业进程中涌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模范典型。他们钻研业务、开拓创新,填补了一项又一项的技术空白。他们爱岗敬业,奉献自我。在沈飞航空博览园参观学习时,我们了解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故事。歼—15战机从空中俯冲急下,稳稳停在航母“辽宁舰”上,中国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训练,圆了几代航空人让战机从陆地跨向海洋的梦想。一天之后,辽宁舰返航。罗阳,这位舰载机研制现场总指挥、中航工业沈飞公司董事长,突发心梗,以身殉职,年仅51岁。才见虹霓君已逝,英雄谢幕海天间。“辽宁舰”成为他一生战斗的最后阵地,歼—15成为他航空报国的最后见证。
正当壮年的生命,默默坚守的足迹,慷慨献身的悲壮——半个月来,无数人为他落泪,被他感动。他所蕴含的正能量,在现实和虚拟空间被反复传递。他所承载的精神,与航母、舰载机一起,激发着人们的爱国之情。
中国工业精神是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献身事业的信念,是自力更生、锐意创新、积极进取的准则,是严谨细致、崇尚劳动、团结协作的品质,是苦干实干、攻坚克难、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懈探索、艰苦创业、接续奋斗的担当。工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人向着工业强国的目标迈进,我们新一代青年也一定能接续使命,勇往直前。
中国工业发展是一段由落后农业国向现代工业国转变的历程,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道路。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工业发展历史和工业精神,实践团从中感悟了飞速发展的民族自豪之情,增进了历史使命感,激发着爱国热情和创新意识。实践团从先辈们艰苦创业之中体会远大报国之志,学习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勇气,学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坚强与韧性。
在本溪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幸采访到本钢集团北营公司VOCS项目刘经理。他说我们在工作中最重要的精神品质是责任和担当。工人们的吃苦耐劳和团结互助是让人印象深刻的,值得学习的。他还鼓励我们要脚踏实地、勤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完善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钢铁产业一线劳动者交流学习。通讯员解耀阳 供图。
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继续感悟工业发展底蕴,弘扬中国工业精神,把工业文化和工业精神运用与实际生活之中,树立报国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通讯员 赵振翔 李家骐 解耀阳 任志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