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聆听悠悠戏韵,探寻淮海芳华

时间:2024-08-23     阅读:
                                                                                                             聆听悠悠戏韵,探寻淮海芳华
       非遗传承,共赴新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论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河海大学"淮海古韵,戏影芳华"社会实践队赴淮海地区,开启“聆听悠悠戏韵,探寻淮海芳华”社会实践活动。2024年7月,团队先后来到淮安市、宿迁市,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淮海戏进行实践调研。
                                                                    
                                                                                                                        实践队成员在淮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合影

                                                                    
                                                                                                                              实践队成员在沭阳县文化馆合影


                                                                                                                           匠心雕琢铸新声,古调今声话传承

        7月9日下午,实践团前往淮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观摩学员排练《皮秀英四告》。每当学员出现细微的不足时,经验丰富的祖老师总是及时地给予指导。他不仅在唱腔上细致入微地调整,确保每一个音都精准到位,还在步伐和身体语言上给予精细的点拨。有时,他通过一个简单的后仰或是轻微的抖动,就赋予了角色更加丰满的情感和生命力。在祖老师的精心雕琢下,角色们仿佛被注入了灵魂,变得栩栩如生。
                                                     
                                                                                                                                祖老师指导学员排练

       观摩排练的尾声,国家一级演员、淮海戏省级传承人——魏佳宁老师接受了实践团队的采访。魏老师深刻地阐述了戏曲艺术的综合性,指出唱、念、做、打等基本功对演员的全面技能提出了高标准。而淮海戏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发源于中国南北交界地带,兼具南北方戏曲的特点,男性角色的唱腔展现出北方的豪迈与激情,而女性角色的唱腔则流露出南方的柔情与细腻。
                                                                              
                                                                                                                   实践队成员采访魏佳宁老师
     
       谈及淮海戏的创新与发展,魏老师强调,创新需要强调服务主体性,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追求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甚至内容大于形式。魏老师特别强调,剧本的文学价值很重要,只有深入挖掘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精髓,才能在创新中焕发戏曲艺术的新生。
                                                                     
                                                                                                                朝霞铸基础,夕阳话传承

       
       7月10日上午,实践团在淮安市文化艺术中心观摩学员基本功训练。清晨阳光正好,在淮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排练室内,一群戏曲学员正专注于戏曲步伐和身段的基本功练习,这是戏曲表演中的基础,也是展现角色魅力的关键。
       学员们或站或蹲,或轻移莲步,或急转腾挪,一遍又一遍地练习着。他们的手臂随着呼吸的节奏轻轻摆动,每一个动作都力求精准,每一个步伐都稳健而有节奏,每一次转身都流畅而自然。汗水沿着额头滑落,却丝毫不影响他们对动作的专注和完美追求。
       尽管是基本功的练习,但这里的每一次排练都充满了对艺术的尊重和对完美的追求。学员们在不断的练习中,逐渐褪去青涩,向着成为一名优秀戏曲演员的目标稳步前进。这不仅是对个人技艺的提升,更是对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
                                                            
                                                                                                                             学员基本功训练

       下午,实践队拜访了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获得者,资深戏曲艺术家吴玲老师。吴玲老师与实践队成员们围坐在一起,她以温和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分享自己与淮海戏结缘的故事。
       谈及淮海戏与其他戏曲形式的不同之处,吴老师认为淮海戏的声腔是淮海戏独有的文化标识,运用苏北地方方言也使淮海戏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
       在对话中,吴玲老师还分享了她对戏曲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看法。她认为,戏曲艺术的传承需要年轻一代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她强调,戏曲艺术不仅要保持其传统的魅力,更要与现代文化相结合,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吴玲老师还提到了她的新编淮海戏《皮秀英》,这部作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展现了戏曲艺术的现代活力。她希望通过这样的创新,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淮海戏,推动戏曲艺术的繁荣发展。
                                                           
                                                                                                                       实践队成员采访吴玲老师
   
                                                                                                               淮海韵育新苗,戏曲下乡夜未央
       7月11日上午,河海大学“淮海古韵,戏影芳华”实践队深入沭阳县,探访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淮海戏苑。尽管是假期,但这里依然保留着浓厚的艺术氛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学校对淮海戏传承的重视与坚守。实践队成员聆听了老师对剧团历史、现状以及未来规划的详细介绍,对淮海戏在青少年中的传承与发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宿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下午,实践队参观了沭阳县文化馆非遗展馆,深入探寻并见证了淮海戏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与不朽生命力。在这里,淮海戏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通过图文展板、实物展示、多媒体互动以及现场表演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向观众展示了淮海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传承现状。
                                                       
                                                                                                     实践队成员参观沭阳县文化馆非遗展馆
 
       晚上,适逢戏曲下乡活动,团队成员赴八一公园观看淮海戏演出。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化着精致的妆容,他们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唱腔,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无论是慷慨激昂的英雄事迹,还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在他们的演绎下栩栩如生,令人陶醉。晚上,适逢戏曲下乡活动,团队成员赴八一公园观看淮海戏演出。舞台上,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化着精致的妆容,他们以精湛的演技和动人的唱腔,将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呈现给观众。无论是慷慨激昂的英雄事迹,还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在他们的演绎下栩栩如生,令人陶醉。
                                     
                                                                                                                          市民观看淮海戏
   
       台下观众皆被深深地吸引在剧情之中,时而为角色的命运揪心,时而为他们的勇敢喝彩。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都充满了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他们的表演让实践队成员感受到了淮海戏的独特魅力,也让他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这样的氛围下,老年观众与年轻一代共同沉浸于淮海戏的艺术世界,形成了一幅跨越年龄、代际共赏的美好画面。老年人的沉稳与年轻人的活力相互交织,共同编织着淮海戏传承与发展的美好未来。这样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戏剧艺术的广泛影响力和深厚底蕴,更体现了文化传承的希望与未来。    
                                               
                                                                                                                   小组成员与淮海戏演员合影
       
                                                                                                              淮海戏韵传乡里,文化根脉植人心


       之后,基于对淮海戏的调研,实践团队走进社区,以淮海戏为纽带,深入基层宣传推广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促进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参与。
       团队成员深知宣传手册在传播文化知识中的重要性,因此精心制作了一份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手册详细介绍了淮海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流行地区以及文化价值,旨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淮海戏的窗口。
                                                  
                                                                                                                           宣传手册正面
     
        通过社区公告、文化活动中心以及街头派发等多种方式,团队成员将宣传手册广泛传播给社区居民。手册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居民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响应
                                                                     
                                                           
                                                                                                                  团队成员派发宣传手册

       同时,为了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淮海戏的认知程度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团队设计了一份针对性的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淮海戏的了解程度、喜好类型、对演出形式和内容的建议等多个维度。
       问卷调查在社区内多个地点进行,团队成员耐心指导居民填写,并确保每位参与者都能表达自己的观点。调查结果显示,虽然部分居民对淮海戏有一定了解,但大多数人对其深层次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认识不足,这为团队提供了进一步推广和教育的方向。
                                                                 
                                                                                                           团队成员指导居民填写调查问卷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队不仅增进了对淮海戏的了解,也发现了社区居民对传统文化认知的差异。团队成员表示,将继续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淮海戏等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
       河海大学“淮海古韵,戏影芳华”社会实践队的探索之旅,铺展了淮海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厚底蕴与现代活力。从淮安市文化艺术中心的晨曦初照到沭阳县戏曲下乡的夜幕降临,每一地都诉说着戏曲艺术的恒久与鲜活;从学员们在排练室内的勤奋练习到演员们在舞台上的精彩演绎,每一次演出都展现着淮海戏的传承与创新;从专业剧团对传统剧目的精心雕琢到校园里对戏曲文化的普及教育,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淮海戏的传承与发展;从老年人对戏曲的深沉热爱到年轻一代对戏曲的新奇探索,每一个人都体现着戏曲艺术的普及与影响力……
       实践活动中,学员们挥洒的汗水、艺术家们深情的分享、舞台上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共同绘制了戏曲艺术的热爱与追求。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深刻理解到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依靠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与不懈努力。无论是专业剧团的排练场,校园的艺术教育,还是乡村的戏曲舞台,戏曲艺术都在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其独特魅力。以创新促发展,以发展续传承,共同铸就戏曲艺术的新辉煌。
 
作者:河海大学“淮海古韵,戏影芳华”实践队     来源:河海大学“淮海古韵,戏影芳华”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