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培育绿色文化风尚,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南通理工学院的七心协力小队在指导老师王蓉的带领下,于6月20日至8月初旬开展了一系列以“混置是垃圾,分类成资源”为主题的垃圾分类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系列活动旨在提高社区垃圾分类水平与加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通过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活动,队员们成功地将垃圾分类的理念传播到了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活动筹备阶段 活动初始阶段,队员们围绕提升社区垃圾分类水平与加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精心设计了一份问卷。这份问卷涵盖了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基本认知、态度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多个方面。通过网络媒体分发调查问卷,队员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结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对问卷结果的分析,队员们发现尽管大多数人支持垃圾分类,但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不少困惑和难题,这为后续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问卷调查成果数据分析 马佳 供图
社区宣讲活动
明道幼儿园的垃圾分类知识宣讲 6月20日,队员们来到了海安市明道幼儿园,向孩子们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了让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队员们精心准备了PPT展示、视频播放以及一些寓教于乐的小道具。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游戏互动等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到了垃圾如何分类、为什么要进行分类等基本知识,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垃圾分类。这些互动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也让垃圾分类的知识更加深入人心。
七心协力实践团队在宣讲垃圾分类 张锦华 供图
留香志愿服务社的实践活动 8月7日,队员们前往苏州昆山市的留香志愿服务社,与当地的志愿者们共同开展了垃圾分类及志愿服务知识讲解活动。在这里,队员们不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还与当地志愿者一起对周边环境进行了垃圾清理,并深入了解了当地垃圾分类的实施情况。通过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和互动,队员们不仅提高了人们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还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促进了志愿服务精神的传播。
七心协力实践团队在打扫社区卫生 张锦华 供图
成果与影响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显著提高了社区居民对于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还提升了团队成员对志愿活动的认识和参与度。队员们在活动中展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专业精神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这对于进一步弘扬志愿服务精神、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活动的成功举办也为未来类似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激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社会服务中来。
社会反响与未来展望 这次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社区居民表示,通过与队员们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一些居民甚至开始主动在家实施垃圾分类,并鼓励身边的亲友加入进来。这种积极的变化证明了队员们所做工作的成效。同时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可以为此做出贡献。这样的正面曝光进一步扩大了活动的影响范围,激发了更多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结语 南通理工学院七心协力小队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理解,也有效促进了绿色生活方式的普及。未来,他们将继续致力于推广环保理念,通过实际行动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更多类似的项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实践团队合照 张锦华 供图
通讯员 马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