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掘和记录岭南地区的红色金融故事,了解红色金融精神的建设情况,以及人们对于传承和发展红色金融文化的看法。广东金融学院JMC012经济贸易学院三下乡实践队万能队于2024年7月9日至7月15日前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水井29号岭南金融博物馆,开展为期七天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该实践团前往岭南金融博物馆进行实地参观,并通过走访群众、发放网络调查问卷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及制作博物馆的宣传视频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旨在加深人们对岭南地区金融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激发对红色金融的兴趣,从而为红色金融血脉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图为实践队成员在岭南金融博物馆的合影)
Part1-前期准备
2024年7月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流水井29号岭南金融博物馆进行实地调研,旨在了解其展览内容、教育价值以及与金融相关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成员们询问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博物馆有关红色金融的展品都有哪些,它们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是什么,工作人员对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图为博物馆工作人员正在为成员们解说展品)
7月9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进入博物馆进行踩点,对博物馆的布局和展品进行初步的了解和观察。博物馆内有7个展区,包括货币展区、银行展区、传统金融展区、证券展区、保险展区、对外金融展区还有广州金融展区。展区内有秦朝半两铜钱、中央银行旧址模型、银行用具等承载着岭南地区经济发展故事的展品。踩点帮助成员们规划参观路线,确定哪些展品或区域是特别感兴趣的,以及是否需要额外的时间来深入讲解宣传特定的展品,让成员们了熟悉博物馆的设施和服务以及是否有特别的教育活动或讲解服务可以参与。踩点结束后,成员们集中讨论了要在宣传视频中展示的产品并制作脚本。
(图为实践队指导老师与成员们集中讨论如何制作宣传视频)
PART2-拍摄视频
7月10日下午,实践队正式开始对岭南金融博物馆宣传视频的拍摄。成员在博物馆门口录制宣传视频片头,宏观地介绍了博物馆的布局以及七个展区,同时诉说着其对于红色金融的意义。拍摄过程中吸引了一些游客的目光,成员们决定主动向游客们宣传了红色金融和岭南金融博物馆。结束宣传视频片头的拍摄后,成员进入博物馆内对货币展区、银行展区里的展品进行拍摄介绍,拍摄任务持续了三天。通过拍摄视频,成员们深刻了解了岭南金融的发展,展示墙上的一幅幅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呈现了广州金融在时代浪潮中的创新与突破。从早期的钱庄、票号到现代银行的诞生,广州金融始终勇立潮头,敢为人先。广州金融在支持实体经济、推动城市发展方面所做出的巨大贡献。金融如同城市的血脉,为广州的繁荣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为博物馆内景)
PART3-采访群众,深入调研群众对红色金融的了解情况
7月14日,实践队在博物馆周边对群众进行了采访。实践队采访到了一位对金融文化感兴趣的学者,成员问其对博物馆哪个展区印象更深刻,她回答道:“主展区,因为他把从古到今的银币、铜币的发展演变都展示了出来。”其中她提到岭南金融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地方在于其建立在广州越秀中心北京路中,它具有传统文化以及过去旧社会最繁荣地带的金融情况,是有一定的文化跟社会底蕴在内。实践队问到了她对金融文化传承的看法,她回答道:“传承传统文化需要社会连带,设计学校、家庭、个人层面的连带。比如政府政策的宣传、免费的参观、家庭氛围的带动、以及在各个社区里把红色的文化资源发扬出来,让更多对金融文化感兴趣的人知道,让它们进行一个良性循环。”结束采访后,实践队决定将录制的采访视频剪入博物馆宣传视频中,让更多个人、学校、社会媒体听到群众的声音,看到群众对金融文化的浓厚兴趣。实践队成员们期望通过努力能够加深人们对岭南地区金融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激发对红色金融的兴趣,从而为红色金融血脉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图为实践队成员对群众进行采访)
PART4-传承红色金融文化
7月15日,实践队成员共同制作了博物馆的宣传视频。
(图为成员拍摄宣传视频片头片段)
岭南金融博物馆中陈列的琳琅满目的物品,从珠宝玉石到古董字画,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通过这些精巧的模型和详细的图表,我们可以一窥银业行的内部运作,感受它在促进商业繁荣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银业行的兴衰,折射出了岭南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脉动。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队深刻认识到红色金融文化传承的意义在于保留和弘扬革命时期金融实践中的价值观和智慧。这种文化不仅体现了在艰难时期如何有效管理资源和筹集资金,还承载了为实现社会目标而奋斗的精神。通过传承红色金融文化,能够增强公众对历史的认识,促进金融知识的普及,同时激励后代学习和继承这种坚定信念和创新精神,从而将红色金融的历史经验融入现代社会的金融实践中。成员们纷纷表示愿意为红色金融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