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论断,而井冈山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井冈山考察时指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持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寻梦井冈承遗志,青马实践铸忠诚。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传承红色基因,续写井冈山精神新篇章,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知行宣讲团通过前期层层选拔,成功入选“井冈情·中国梦”2024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第九期),于8月19日至27日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为期9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在这片革命热土之上,9名师生代表学习专题理论,领悟井冈山精神;追寻先辈足迹,体会来路的艰辛;感怀革命先烈,汲取信仰的力量。
一、井冈星火照心田——强化党史学习,深悟革命精神之根
在三湾改编情景教学中,井冈山中心肖建兵老师以“党的领导是革命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为主题,具体阐述了三湾改编的中心思想,强调了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主义、丰富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团队成员们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自主设计班名、班旗、班歌、班训,切身体会三湾改编这段历史的演绎过程,感悟革命胜利果实的来之不易。

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讲座上,革命先辈后代芦继兵带着团队成员回忆了其父的峥嵘进藏经历。芦继兵的父亲是1950年第一批进藏的官兵、原十八军宣传部长、八一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夏川。芦老深情讲述了父亲夏川为西藏的和平解放和建设付出一生心血的感人事迹。“老西藏精神”是老十八军的官兵用血肉、用精神凝筑出来的,这种精神的内核是“边疆为家,长期建藏,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不仅是当年进藏官兵的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更是新时代、新形势下国民守护边疆、继续建设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在后续的交流中,芦继兵希望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姿态,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把“老西藏精神”的铮铮誓言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发挥到极致。
二、寻迹井冈践真理——深入实践调研,传承红色基因之源
逐光奋进——八角楼深,灯火阑珊,智者之光引领革命航向青马知行宣讲团成员在井冈山中心龚文慧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茅坪八角楼,深入学习井冈山精神中“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正是在八角楼的清油灯下,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总结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经验,紧紧围绕中国国情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思想。八角楼革命旧址的学习调研,让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实事求是闯新路”这个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要义,激励队员们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奋进前行。
行而不辍——黄洋界巅,步履铿锵,先辈足迹激励永不止步为重温黄洋界保卫战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追溯革命印记,青马知行宣讲团千里寻故地,登上了黄洋界保卫战旧址群。队员们了解了黄洋界保卫战“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战斗历程,对革命军队与当地人民群众英勇无畏、机智灵活的英雄本色感到由衷地敬佩。
层峦叠嶂,雾霭晴岚。一路拾阶而上,队员们前往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处瞻仰,既来现场,便深切感受到革命先辈们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人民战争的不朽传奇。队员们齐声诵读《西江月·井冈山》,动情的诵读声传至云霄,硝烟虽已远去,但黄洋界保卫战的革命精神将永远闪耀!
步履生花——青衿重走红军路,再拾井冈红色情改编队伍扬风貌,重整旗鼓再出发。团队成员背上红军包,带着搜寻任务,开启了“一小时,三公里”急行军体验之旅。蜿蜒的小道、陡峭的山壁、湿滑的藓砖、炎炎的烈日加大了行路的挑战,但成员们齐心协力,依靠强大的团队协作能力,相互支持、鼓励,翻过绵延的高山,跨过潺潺的溪流,成功完成了任务,抵达坝上村。
行中悟道——红军餐风,简朴为食,忆往昔艰苦,悟胜利甘甜踏入坝上村,眼前便是一幅温馨的画面:热情的村民们悠然坐于村头小桥之畔,笑声朗朗。抵达村民家中,一股淳朴的乡情扑面而来。屋内,女孩的父亲与奶奶正忙碌着,桌上已摆满了精心准备的食材,静待团队的到来。队伍中的 “炊事员”,卷起袖子,在锅碗瓢盆间施展才华。不久,香气四溢,一盘盘色香味俱全的菜肴逐一上桌,让人垂涎欲滴。
餐后,团队成员与老乡聊家常,畅谈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巨变。窗外,炊烟袅袅升起,与远处山峦的轮廓交织成一幅动人的画卷;屋内,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这份跨越了九十多年时空的情感共鸣,在人间最寻常的烟火气息中悄然绽放。这一刻,团队成员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军民之间那份历久弥新的深厚情谊。
红音绕梁——学子齐唱,红歌轻扬,音符间流淌革命情长红色歌谣在井冈山地区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对革命精神的传承,也是当地人民情感和记忆的重要载体。在井冈山中心张冉、龚文慧老师的组织下,青马知行宣讲团的成员们共同欣赏并学习了《打靶归来》、《映山红》、《红星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红色歌曲。
伴着悠扬回荡的的旋律,团队成员们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相连,共同沉浸在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中。这些歌曲不仅仅是音符的堆砌,更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讲述着红军战士的英勇事迹,传递着革命先烈的坚定信念,让成员们的心灵得到了深刻的洗礼和升华。在红歌教学课程的尾声,全体成员齐声唱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在那一刻,团队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无论是红色歌谣中的革命精神,还是中国共青团的光荣传统,都将成为他们前行路上的灯塔,指引着他们不断前行、不断奋斗。
编履承志——草鞋承载先辈遗志,传承红色火种不息在赣州阿姐的帮助下,团队成员们学习草鞋编织技艺,领悟红军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一缕草绳,在两位同学默契的配合下,一上一下间穿梭,系紧、搓捻、挽结,编织出一双双承载着厚重历史的草鞋。团队成员认识到:草鞋,作为一种历史的印记,见证了红军战士的艰辛与英勇。它不仅承载着过去,更激励着新时代中国人民,传承前辈精神,坚守英勇无畏、勇于牺牲的信念,续写辉煌的新篇章。
井冈忠魂——峰峦叠翠埋忠骨,缅怀先烈忆峥嵘在“祭奠井冈英烈”仪式教学中,成员们随老师赴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开展“坚定执着追理想”主题教育活动。陵园庄严肃穆,台阶寓意深远,四季常青的绿植静守热土。成员们步入纪念堂,进献花圈、默哀致敬。瞻仰大厅内,毛泽东题写的“死难烈士万岁”震撼人心,墙上的一幅幅挂像诉说着鲜活的历史,生动再现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井冈山中心的陈婷老师用情至深地讲述了万达才、曾宝华、吴月娥等革命者的宁死不屈、心向光明的革命故事,展现了井冈山人民不畏艰难、坚定理想,为革命事业不惜展开生死较量的勇敢与魄力。最后,学员们面向团旗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铭记初心,砥砺前行。
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井冈山中心的罗曦老师带领团队成员追溯往昔,她细述红军岁月艰辛,张子清舍盐救伤员之壮举,令人动容;更提及130余名红军伤病员英勇就义,碧血丹心铸就不朽丰碑。浮雕墙上,他们的身影坚毅不屈,见证着那段烽火岁月。团队成员们凝望浮雕,心中涌动着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与缅怀。

三、岁月悠悠话烽火——耳闻历史沧桑,明晰青年担当之志向
团队成员依次采访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讲解员谢昕瑶、李清清,了解了她们对待井冈山精神讲解工作的初心,以及在面对不同受众人群方面的针对性特色讲解方式;团队成员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32364部队高机连退伍老兵展开交流,一同回忆峥嵘岁月,珍惜当下,期许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青马知行宣讲团秉承总书记教诲,发挥专业优势,将思政课堂延伸至红色圣地,通过实地讲解、互动采访等多种形式,将思政理论融入丰富的红色资源中,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