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更加关注,“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关系到国民健康、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对于这些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儿童而言,学习一些食品卫生的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这是非常必要的。但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孩子会在流动摊贩处购买并食用没有卫生保障的食品。那些看似诱人的食品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危险吗?据卫生监督部门介绍,由于青少年儿童的零花钱相对有限,所以这些经营者绝大多数是以“便宜进便宜出”为原则,购进一些“三无”产品,多数食品以色素、糖精为主要原料。还有一些油炸、烧烤、烟熏食品,不仅会使食物营养成分变性,还有可能因为原料的质量问题而造成毒害,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

校园周边的食品卫生隐患不仅需要卫生、城管、工商等执法部门加大检查管理力度,更需要少年儿童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抵制不卫生食品的诱惑。语有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无小事,一粒米一桌餐,牵动着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然而,无论是触目惊心的三聚氰胺毒牛奶、苏丹红鸡蛋,足见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挑战无时无刻不在。因此,必须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严守食品安全底线,守住全民生命红线,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宣讲课堂上帮助孩子们树立食品安全观念,了解食品安全知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在购买食品时,应选择正规的大型商场和超市,同时注意食品包装上有无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人人争当食品安全的小宣传员。及时向身边的同学、亲人和朋友宣传食品安全科普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观念。不食用流动摊点的小吃、零食等,自觉抵制三无食品、低质食品的诱惑,尽可能在家里就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不挑食,不偏食,每日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自备水杯,多饮白开水,少喝含有防腐剂、色素的饮料。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便在校园内吃零食,不乱扔纸屑,包装袋等垃圾,保持校园卫生环境整洁。人人争当食品安全的小监督员。同学之间互相监督,严禁在校外小摊小点上购买食品,坚决杜绝不安全的食品进入我们的校园。

正所谓“病从口入”“未病先防”,教会小朋友们正确的洗手方法也是健康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食品安全问题有着如此大的重要性,但却屡禁不止。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态度不明确,不坚定,导致此类问题层出不穷,值得我们深刻的反思。谈到食品安全,那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食品安全。简单的说,食品安全就是对人体健康,对生命安全,对食品的最高要求就是没有受到环境的污染食品质量安全关注的重点就是食品的污染对人类的健康、安全带来的威胁。作为新时代青少年,更应深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关系你我他,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关键。希望我们每一位青少年儿童树立食品安全意识,让健康的生活永远伴随孩子们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