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为深入了解东阳木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计量大学"数字之痕"实践小队于2024年8月前往东阳木雕小镇,探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新貌。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小队成员深入感受了木雕艺术的魅力与匠人精神的伟大。

图1 队伍在木雕博物馆合影
实地走访调研,明晰木雕小镇概况
实践小队成员踏入东阳木雕小镇,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木香。小镇总面积约2.9平方公里,采用"两心一带四区多节点"的布局。其中,"两心"指木雕红木产业创业核心和木雕创智人才培训中心;"一带"是滨水休闲景观带;"四区"包括木雕红木产业区、文化创意产业区、特色民俗体验区和配套服务保障区。
小镇客厅是小镇最具有标志性和吸引力的地方。其形象墙高达17米,宽1.7米,上书"国之瑰宝,东阳木雕"八个大字,展现了东阳木雕的精髓和魅力。客厅内设有小镇沙盘、木雕文化展厅等,展示东阳木雕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图2 参观小镇客厅
探访大师工作室,感受匠心传承
在此次社会实践中,小队走访了多个大师艺术馆,其中胡先民艺术馆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胡先民大师以精湛技艺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创作出了一系列令人叹为观止的木雕作品。艺术馆内收藏了胡先民先生的多件代表作,包括《一弦春诗满江南》、《岁月如歌》等别具一格、意蕴深远的作品。

图3 与蔡红光老师的合影

图4 与陆挺丰大师的访谈

图5 与胡先民大师的访谈
艺术馆的建筑设计巧妙地融合了传统与现代元素,为访客提供一个既舒适又具有启发性的观赏环境。艺术馆内有一池荷花,红色和黄色的锦鲤在清澈的水中自由游弋,荷花的绿叶和粉红色的花朵为这幅画面增添了一抹柔和的色彩,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完美融合。
走进广厦大学,感受木雕教育新风
实践小队还来到了广厦大学,探访了该校的木雕工坊。在这里,学生们不仅学习基础的雕刻技巧,更深入了解木材的性质、历史背景以及木雕艺术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广厦大学木雕艺术教育在教育和实践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学校师生在木雕比赛中表现突出,作品在多个展览中展出,受到了观众和专业人士的认可。
小队有幸参观了广厦大学的木雕展馆,这里陈列了历届优秀学生的木雕作品,经过时间的沉淀,依旧焕发着生机与活力。同时,广厦大学还积极推动木雕艺术的普及与交流,通过举办工作坊、讲座、展览等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门传统而又充满活力的艺术。

图7 与陈丹老师的访谈
访谈木雕大师,探讨传承与创新:
小队有幸采访了广厦大学的陈丹老师和东阳木雕非遗传承人虞天金。两位大师都强调了兴趣和坚持在木雕学习中的重要性。
陈丹老师表示:"对我来说,学生的兴趣很重要,我很想激发他自主地去学习。如果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对木雕真正有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让学生去产生一份执着,对那个雕刻工业的一种执着。"她还提到:"在木雕这行,坚守实属不易,路途既长且艰。每个优秀作品背后,都是数年乃至十数年的摸索与积累。"
虞天金则认为:"木雕还是要有兴趣。人做任何一件事情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辈子的幸事,你要有兴趣,我喜欢它,才会去学,才能不断地进步。"他还强调了画画的重要性:"画画,这个是很基本的,你不会画,你肯定不会设计,一件作品好看,设计占70%。"
两位大师还谈到了数字技术在木雕艺术中的应用。陈丹老师对AR技术充满好奇,认为它能将设计图直接导入电脑雕刻或云雕机,极大提升效率。虞天金则表示,小作品可以在电商平台上销售,但他们仍坚持做有传承价值的作品。
此次社会实践让"数字之痕"实践小队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木雕艺术的魅力与匠人精神的伟大。队员们表示,将继续关注东阳木雕文化的发展,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东阳木雕正以其蓬勃的生命力,书写着文化传承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