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2014年9月在河南叶县启动了气候智慧型农业(CSA)项目试点。北京理工大学未来农田先行者实践队于暑期到达叶县开展了调研,旨在评估CSA技术的长期效果和推广潜力,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

深入叶县的广袤田野,实践队成员观察了作物的生长状态,从叶色、株高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详细记录,并借助专业设备对土壤湿度、养分含量、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进行测量。同时,他们还与管理着300多亩高标准农田的当地农户进行了深入的对话与交流。

实践队与农户探讨如何在提高生产效率与实现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帮助农户利用数据和先进技术做出更精准的农业决策。通过这次交流,实践队深入了解了农户的具体管理情况,为他们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理念,助力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全面提升了农户的生产水平和信心。

为更全面了解气候型智慧农业的现状,实践队考察了叶县智慧农业物联网控制中心、麦田小镇和富硒小麦种植基地。帮助农户分析市场需求,制定营销策略。此外,实践团队建议采用农业合作社模式,通过集体采购和销售降低成本,增强议价能力。

在最后的座谈环节,实践队员们与叶县团县委书记王丹凤、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赵启良、河南天硕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银垒等进行了深入交流。作为新农人的张银垒向实践队提出了一些面临的挑战,例如数字化平台的运营以及生态循环方面问题。
实践队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在数字化平台方面,队员们分析了现存的不足,建议优化数据采集和分析,确保数据实时、准确地录入。对于生态循环农业,队员建议安装太阳能灌溉系统,利用太阳能驱动水泵,减少对电力的依赖。
为进一步探讨气候智慧型农业在叶县影响,实践队在团县委和农业农村局的协助下,向当地农户发放了问卷。问卷内容涵盖了农户对气候变化的认知、新农技术的应用、种植结构调整、节水灌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措施,以及气候智慧型农业带来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等方面。结果显示,农户对气候智慧型农业技术政策的关注程度不一,实践团队建议在推广时政策需要考虑农户的多元化性,采取有便捷的措施提升政策影响力。
实践团队从减缓碳排放的角度评估了气候智慧型农业的成效,测算出调研区域的农业碳排放量为684.27kg C/hm2。这个数字相比河南省及全国农业碳排放总量较低,表明积极开展气候智慧型农业实践有利于减少碳排放,并能有效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
通过这次实践,实践队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成功帮助提高了当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将知识与青春的力量转化为实际的社会价值。这次深入的实践活动也加深了团队对农业创新与社会责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