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侨批寻根,木雕寄意

时间:2025-01-23     阅读:

追寻领袖足迹 体悟优秀传统文化”基础医学院“探非遗文化路,续红色传承魂”实践队:侨批寻根,木雕寄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文化传承的伟大征程中,基础医学院“探非遗文化路,续红色传承魂”实践队踏上了以“侨批寻根,木雕寄意”为主题的实践之旅,深入侨批展馆与木雕艺术的世界,探寻历史脉络,感受文化温度,致力于在新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侨批寻根:解码侨胞的爱国精神密码

2025年1月22日上午,在指导老师肖雅老师和陈洁瑶老师的带领下,福建医科大学实践队9名队员走进福建省档案馆,参观“百年跨国两地书”侨批展。
 
实践队在“百年跨国两地书”侨批展展馆内合影
侨批是海外侨胞通过民间渠道或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汇款凭证,承载着无数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牵挂。当队员们踏入侨批展馆,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华侨历史之中。
 
实践队聆听解说员的讲解
 
实践队阅读侨批
一封封泛黄的侨批,静静陈列在展柜里,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每一行文字、每一个印章,都蕴含着无尽的故事。有的侨批中,寥寥数语诉说着海外打拼的艰辛,以及对家中父母妻儿的深切思念;有的则记录着为家乡建设捐款捐物的善举,彰显着侨胞们的桑梓情怀。队员们在展馆中仔细研读每一份侨批,从中领悟到华侨先辈们背井离乡、艰苦奋斗的坚韧精神,也深刻体会到他们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肖雅老师给实践队员上思政课
参观结束后,肖雅老师为大家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她表示,侨批作为极具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经济往来的凭证,更是海外侨胞与祖国的精神纽带。侨胞们虽身处异乡,却始终心系祖国,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家国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位同学学习。这种精神将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能坚守初心,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木雕寄意:触摸非遗木雕的文化脉络
2025年1月22日下午,队员们来到闽侯县白头村,参观了鑫福木雕厂。阮以勇师傅是木雕厂的负责人之一,也是当地木雕非遗传承人。阮师傅16岁学艺,在木雕领域深耕多年,其技艺是历经数代人传承、沉淀下来的宝贵财富,见证了当地数百年的文化变迁。
木雕厂内的木雕作品大多用于民俗踩街活动与宗庙祭祀,承载着当地的民俗文化和信仰,是民众传承传统习俗、表达对祖先敬畏和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物质载体,见证着当地一代又一代的文化延续。
 
阮师傅带领实践队参观鑫福木雕厂
阮师傅带领队员们参观各个区域,详细讲解了木雕制作流程。在木材区,阮师傅介绍了不同木材的特点,如质地、纹理和适用场景。设计室里,队员们看到了各种木雕设计草图,了解到设计不仅要结合木材特性,更要融入丰富的文化内涵。雕刻区中,阮师傅展示了浮雕、圆雕等不同雕刻手法,这也是木雕的核心技艺所在。
 
木雕师雕刻神将
 
木雕师给神将彩绘
随后,队员们参与木雕创作体验。初次接触刻刀,队员们手法较为生疏,但都全神贯注投入其中。木雕看似简单,实际操作难度较大,不仅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还考验双手的协调性。在创作过程中,大家不断尝试、调整,感受非遗工艺的魅力 。
 
队员们体验木雕雕刻
在与阮师傅的交流中,队员们了解到,木雕工艺不仅是对木材的精雕细琢,更是将创作者的情感、文化内涵融入其中。每一件木雕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寓意,有的反映了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有的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它们是文化的生动表达,是木雕师用双手镌刻的文化记忆。
 
实践队聆听阮师傅讲述木雕背后的故事
通过此次参观侨批展馆和体验木雕的实践活动,队员们收获颇丰。侨批让人们找到了文化的根脉,感受到先辈们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木雕则让人们领略到传统工艺的魅力,体会到民间艺术的博大精深。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文化形式,实则都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多元性和丰富性的体现。
当下,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科技的冲击,对这些古老文化瑰宝产生了强烈冲击。但实践队深知,非遗是民族的灵魂印记,是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精神纽带。此次的探索仅仅是实践队在非遗传承道路上迈出的微小一步,希望让更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非遗文化上。未来,实践队也会继续挖掘更多的非遗宝藏,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作者:唐子晟     来源: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探非遗文化路,续红色传承魂”实践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