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和展示历史名人文化的独特魅力,1月21日至1月26日,文学院“向阳逐光,砥砺致远”实践团前往江苏南京、无锡、南通、扬州、泰州等地,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调查名人事迹,学习名人精神品质。实践团以独特的视角“苏”醒名人风华事迹,用行动诠释了以名人事迹铸魂育人的重要意义。
烽火忠义铸苏魂
1月22日,实践团队来到江苏省泰兴市杨根思烈士陵园。烈士陵园宛如一部沉默却震撼人心的史诗巨著伫立在泰兴这片土地上。踏入陵园,风过处,松柏轻吟,似在低声诉说着英雄往昔的峥嵘。
“时节如流,忆往昔风起云涌。”杨根思以“三不相信”精神来建连育人,也以这种方式在历史长河中写下让人铭记的壮丽篇章。杨根思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他率领全排接连击退美军的8次冲锋。当弹药用尽,美军发起第9次进攻时,他抱起最后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40多个敌人同归于尽,完成了切断敌人退路的阻击任务,用生命践行了“人在阵地在”的誓言。
陵园中,杨根思烈士纪念碑巍峨矗立,上面镌刻的文字诉说着他的英勇事迹。烈士墓安静地坐落于此,向人们讲述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前来参观的人们怀着崇敬之情,敬献花圈,默哀致敬,从杨根思的事迹中汲取爱国、奉献和无畏的精神力量。
江风韩雨润苏土
江苏省扬州市,一座氤氲着历史韵味与人文气息的古城,江泽民故居静静隐匿其中。踏入此地,时光回溯,往昔岁月缓缓铺陈,江泽民同志的一生,是光辉的战斗的一生。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对党和人民无限忠诚,矢志不移为党和人民事业而奋斗。如今,团队成员怀着崇敬之心轻轻触摸着历史的痕迹,静静聆听着岁月的回响,在这片庄严肃穆的土地上,从他的人生历程中汲取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江苏南通,一方钟灵毓秀之地,韩国钧故居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古朴而典雅的光芒。韩国钧,著名爱国实业家、社会活动家。他奔走于大江南北,兴办工厂、创办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宛如一位无畏的开拓者,在荒芜的土地上播撒下希望的种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出繁荣的硕果。他还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坚如磐石的爱国情怀和高尚的民族气节,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精神。
江风悠悠,韩雨绵绵。虽身处不同时代,肩负不同使命,但都为国家民族奉献一切。他们的一生,让人感受到爱国精神的强大力量。
吴音雅韵颂苏艺
在艺术的璀璨星河里,刘半农、阿炳与梅兰芳,以各自独特的艺术造诣和非凡的人生经历,在华夏文化的灿烂星空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实践团成员遨游在江苏艺术的浩渺沧海,在弦音、唱念、文墨中汲取养分、感悟文化传承的力量。
古运河畔,毗邻二泉广场,虽身处闹市,却自有一番宁静与厚重。步入纪念馆,仿佛能听见悠扬的二胡声在空气中飘荡,那是阿炳用生命谱写的旋律。阿炳自幼随父学习音乐,中年时他双目失明,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和顽强的毅力,创作出了《二泉映月》《听松》等许多不朽的音乐作品。阿炳的音乐,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苦难的不屈,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守希望。
青瓦白墙,飞檐斗拱,古朴的建筑带我们近距离感受梅兰芳先生对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梅兰芳出身京剧世家,自幼刻苦学艺,对京剧艺术有着极高的天赋和领悟力。他在传统京剧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京剧艺术推向新的高峰,并将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亮丽名片。
刘半农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在文学、语言、音乐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卓越的建树。他积极倡导白话文运动,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传递新思想,让文学走向大众。他深入民间,收集整理民歌民谣,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还勇于创新,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吴韵悠悠,汉风浩浩。实践团成员在阿炳、梅兰芳、刘半农三位大家的精神浪潮的层层簇拥下,在深厚的文化沃土里汲取养分,在弦音、唱念、文墨中感悟文化传承的力量。
岁寒之际,“向阳逐光,砥砺致远”实践团踏入江苏大地,于历史文化的脉络中追溯,与名人故事相拥,将名人风骨内化于心,以梦为舟、担当作为,用行动诠释传承的意义,让名人风华在新时代熠熠生辉,奏响青春华章。据悉,实践团将继续前往安徽、贵州、浙江等地,通过名人故居、作品、遗迹、故事等载体,与历史名人跨时空对话,传承伟大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通讯员:邵馨瑜 张蔚然 万嘉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