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东南大学染云织华队 | 悠悠靛蓝出山水,籽籽同心系中华

时间:2025-02-05     阅读:
导语:东南大学2025寒假社会实践队:染云织华队,于2025.1.23前往云南省大理市喜洲古镇及周城村切身体验扎染手艺以及了解当地民族风情,从扎染里的生态智慧看民族团结,开启一场与扎染的深度邂逅。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日益增强。染云织华队以“从白族扎染看生态智慧看民族团结”为主题,旨在通过深入探索白族扎染技艺中的生态智慧,展现白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与理念,同时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团结奋进的精神风貌。
漫步在大理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色彩斑斓的扎染制品,蓝若苍山云,白若洱海凌波。白族扎染,以当地特有的土布为载体,运用针线、夹板等工具,将布料进行折叠、捆扎、缝合等处理,再放入天然植物染料中浸染。经过反复的工序,一方方染布上上千种花纹图案,苍山彩云洱海浪花、花鸟鱼虫塔荫蝶影:朴实生动,千姿百态,浓缩着万物生灵图腾。白族人民世代相传的手艺里,沉淀了上千年的中国古人生态智慧布里生花的古老技艺,方寸间的风花雪月,大理蓝,染出石榴红。
 
染云织华队由线上和线下团队组成,线下团队负责实地考察、动染云织华队分为线上团队和线下团队。线下团队负责实地考察、动手体验、采访座谈、文创义卖活动,线上团队负责资料收集、制作科普视频、图文和推送:让扎染走出大理,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蓝白之间,“布”期而遇
团队在喜洲古镇进行街边采访,听手艺人道出扎染自世代相传的手艺成为生活支柱的故事;感旅客蓝白之间扎染初体验的欢心雀跃。这里家家有染缸,户户出扎染:扎染元素四处可见,扎染布角飘飘扬扬。扎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白族人民与自然和谐共生、利用自然资源创造美好生活的智慧结晶。
队员逐一体验扎染全过程,并制作相关科普视频和图文,积极投稿,广泛发布在各大社交平台:把扎染的故事,说与世界听。此间收获了破万的阅读量和数百的转发量。
 
遇见扎染,“布”满欢喜
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通过“双联双创”模式,将喜洲周城璞真白族扎染博物馆打造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精品现场教学点。
染云织华队拜访璞真扎染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解说词中深入了解扎染的历史源流和手艺奥秘,探索其生态智慧与民族团结的史诗。
有幸采访省级非遗扎染传承人段树坤老师以及璞真扎染坊的工作人员,得知扎染原料主要是中草药板蓝根,用过的染料过滤后,固体还田作肥料,水经过处理后用于清洗布料。而且手艺人会精准地控制织物和染液的比例,确保在尽量少用水的情况下让染料充分发挥作用。

团结密码,“布布”生花
琳琅满目的合影在诉说:白族、彝族等在云南扎根的民族,通过扎染,与更多的民族心连心。各民族手艺人和旅客通过扎染在大理聚集,民族团结教育在大理步步生花,扎染的生态智慧亦是中华民族守护绿水青山的坚守、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积极践行。

独一无二,方寸之间,传承千年。染云织华队不仅希望能够加深对白族扎染技艺及其生态智慧的理解与认识,更希望能够激发团队成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染云织华队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身于实践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贡献青春力量。同白族等“石榴籽”心系中华,助大理蓝染“石榴红”,染云织华队在行动。
 
 
作者:叶璟婷     来源:叶璟婷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