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园学子寒假行:点燃旅游引擎,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5-02-14 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的时代浪潮中,旅游经济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深入探究旅游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聚焦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旅游发展的影响,1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寒假社会实践队奔赴章丘的三德范村,开展了一场深入且意义非凡的调研实践活动。实践期间,队员深入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与当地村民密切交流,通过实地考察、深度采访等方式,全力探寻旅游经济带动乡村振兴过程中基础设施完善的有效路径。
直面乡村旧困境,探寻旅游新契机
在传统发展模式下,诸多乡村面临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等难题。年轻劳动力外流,农业生产效益有限,乡村发展陷入瓶颈。三德范村便是如此,曾经这里的村民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收入微薄且不稳定。村里的年轻人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纷纷背井离乡前往城市,导致村里劳动力短缺,土地撂荒现象时有发生,整个村庄缺乏生机与活力。
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升与消费观念转变,乡村旅游悄然兴起,成为乡村突破困境的希望之光。实践队来到三德范村,这里自然风光旖旎,山川环绕,绿水悠悠,四季风景如画;民俗文化丰富,尤其是元宵民俗“大扮玩”,历史悠久,形式多样,融合了舞龙、舞狮、高跷、旱船等多种表演形式,极具地方特色。当地村民回忆道:“以前咱这就靠种地为生,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没啥生气。但因为元宵民俗‘大扮玩’的知名度渐渐提高,这几年时不时有游客来,感觉村里有了新盼头。”队员敏锐察觉到乡村旅游蕴含的巨大潜力,决心深挖当地旅游资源,为乡村振兴寻找突破口。
队员深入调研发现,三德范村虽然具备发展旅游的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道路狭窄且年久失修,交通不便,给游客的出行带来极大困扰;住宿条件简陋,缺乏规范管理,难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公共服务设施匮乏,如停车场、公共卫生间等严重不足,影响游客的游玩体验。这些问题制约了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也让村民们难以从旅游产业中获得更多收益。
紧跟政策新风向,旅游赋能促发展
国家大力倡导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旅游作为重要着力点,获得政策多方位支持。实践队前期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开展线上研讨等方式,确定本次“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与经济带动效应”的调研主题。随后,队员在乡村旅游景点及周边对村民、旅游从业者和游客进行采访调研。
调研发现,尽管部分乡村旅游项目已启动,但受限于资金、宣传与管理经验,发展规模与效益参差不齐。多数从业者渴望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拓展客源市场,却因缺乏专业指导而深感迷茫。例如,一位农家乐老板表示:“咱这节庆够味、风景也好,就是不知道咋宣传,客人不多,挣不了多少钱。”还有的民宿经营者提到,由于不懂服务规范和管理技巧,客人的满意度不高,回头客很少。
总结问卷后,队员意识到乡村旅游虽有基础,但专业规划与运营知识的普及迫在眉睫。于是,队员建议从业者学习旅游规划、网络营销、服务提升等方面的实用知识,并告知可向当地文旅部门寻求专业帮助,助力乡村旅游走上专业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贴近游客心需求,乡村魅力焕新光
为深入了解游客需求与体验,实践队穿梭于乡村景区,与游客亲切交流。结果显示,游客被乡村的自然景观、民俗风情深深吸引,但也对旅游设施完善度、服务质量提升提出更高期望。一位来自城市的游客说:“这里的田园风光让人心旷神怡,但要是住宿条件再舒适些、游玩项目再多些就更好了。”还有游客反映,景区的标识牌不清晰,导览服务不足,给游玩带来不便。
实践队深知,满足游客需求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关键。队员将收集到的建议分类整理,详细反馈给当地旅游部门与从业者,并协助他们制定改进方案。针对住宿问题,建议民宿和农家乐进行升级改造,提高住宿的舒适度和安全性;针对游玩项目,结合当地特色,策划开发更多体验式、互动式的活动,如农事体验、民俗手工艺制作等;针对标识牌和导览服务,协助景区制作清晰明了的标识牌,培训专业的导览人员。
近年来,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为乡村经济注入活力、带来新机遇。但乡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依然突出,旅游开发与运营面临诸多挑战。曲阜师范大学此次社会实践,不仅精准剖析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更挖掘出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为旅游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积累宝贵经验。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乡村旅游必将照亮乡村振兴之路,书写乡村繁荣发展新篇章。未来,实践队将持续关注三德范村的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赵雯烁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社会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