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红色印记,共绘振兴新篇:巢湖学院“皖西红旅·乡村青年创客调研团”开启征程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大学生群体正成为乡村发展的重要生力军。6月30日,巢湖学院“皖西红旅·乡村青年创客调研团”实践团启动培训会在求实楼盛大举行,为这场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吹响了出发的号角。此次活动聚焦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这一时代命题,旨在通过深入调研,探索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的融合创新路径,为新时代乡村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经济与法学学院指导老师徐红杏出席启动培训会并发表动员讲话。她在致辞中指出,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承载着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和崇高理想,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要带着敬畏之心走进调研地,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探索深度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而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则是激活乡村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力量。徐老师强调,本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术调研,更是一场具有深刻意义的社会实践。她鼓励实践团成员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调研工作中,深入基层、贴近群众,从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
实践团队长张覃然向与会成员详细介绍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团队将深入素有“红军摇篮、将军故乡”之称的六安市金寨县和霍山县,围绕“红色文化数字化创新”与“非遗茶产业现代化转型”两条主线展开调研。在红色文化数字化创新方面,团队将探索如何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开发,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项目,提升红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非遗茶产业现代化转型方面,团队将深入了解当地非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如何通过品牌建设、技术创新、营销模式优化等手段,推动传统茶产业向现代化、产业化方向发展。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多种形式,团队将全面了解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的现状、面临的困难和机遇,为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提供详实的数据和案例支持。
图为发展成就观察团合影
施展峰摄安全保障是社会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启动培训会上,徐红杏老师特别强调了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她结合调研地山区道路复杂、夏季高温多雨等实际情况,对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饮食安全、健康安全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山区道路崎岖,高温天气频发,大家要时刻绷紧安全弦。”她要求团队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每日进行安全情况汇报,确保每一位成员的人身安全。实践团安全员刘子逸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团队制定的安全预案,包括各类安全风险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流程,并现场演示了常用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和基本急救技能,进一步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实践团成员施展峰代表全体成员发言,表达了对此次实践活动的期待和决心。他表示,团队成员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紧密协作、团结一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调研工作中。大家将在实践中深入了解国情民情,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努力为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活动筹备阶段,实践团积极与当地政府、企业和农户进行沟通对接,为实践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实践团已与安徽凡冲茶海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立了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未来双方将在人才培养、项目合作、资源共享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同时,实践团还与当地多个部门和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为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启动培训会的圆满结束,巢湖学院“皖西红旅·乡村青年创客调研团”即将踏上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实践征程。这群怀揣梦想的青年学子,将带着对红色文化的敬仰和对乡村振兴的热情,深入皖西革命老区,用脚步丈量乡村大地,用眼睛观察乡村变化,用耳朵倾听群众心声,用双手创造美好未来。他们将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青春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为探索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精彩篇章。(通讯员钟景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