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一场以“识百草·辨真伪”为主题的中医药文化普及课堂,在亳州谯城区世纪花园社区顺利开展。本次活动由“亳韵流芳,药乡传薪”实践团精心策划实施,旨在以亳州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为依托,增进社区居民对中药材的科学认知与鉴别能力,活动吸引了社区各年龄段居民积极参与,其中青少年群体的参与热情尤为突出。
作为中医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亳州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实践团成员立足当地特色,深耕本土药材知识,精选万寿菊、紫薇等兼具代表性与常见性的药用植物,耗时数日打磨出一套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讲解环节中,队员们以严谨的专业态度,先从植物形态特征切入,通过高清图片展示与精准文字注解,对花朵的色泽层次、花瓣的纹理结构、枝叶的生长态势等细节进行逐一剖析,让居民们对这些日常可见的植物形成系统认知;继而结合《本草纲目》等传统医药典籍的记载与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阐释其在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等方面的药用功效,使居民们深刻意识到,寻常草木之中亦蕴藏着深厚的医药智慧。此外,针对中药材市场常见的真伪混杂问题,团队成员还从药材的外观色泽、断面纹理、气味浓淡、质地疏密等多个维度,系统传授鉴别技巧,辅以实物对比示例,帮助居民掌握实用的辨别方法,切实提升对中药材质量的判断力。
互动体验环节的设置,更让活动焕发出独特的吸引力。在实践团成员的专业指导下,青少年们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标本画制作中。他们小心翼翼地从材料盘中挑选万寿菊的金黄花瓣、紫薇的紫红叶片,在素白的画纸上精心布局、巧妙拼贴,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一幅幅独具创意的天然画作。指尖与花草的接触,不仅锻炼了精细动作与审美构思能力,更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加深了对药用植物形态特征的直观记忆。“原来这些平时在路边能看到的花草,既能治病,还能做出这么美的画!”一名刚完成作品的少年举着镶嵌着鲜花叶片的标本画,眼中闪烁着惊喜的光芒。随后开展的中草药绘画环节,更是让大家在提笔勾勒的过程中,进一步梳理对植物根茎叶花形态的认知,使课堂所学知识在笔尖流转中得到巩固与深化。
“这样的活动把中医药知识藏在趣味里,孩子在动手玩的过程中就把学问学了,还能从小感受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真是办得太有意义了。”参与活动的家长李先生在接受采访时由衷感慨,并期盼这样的文化普及活动能成为社区的常态化项目。
此次“识百草·辨真伪”社区课堂活动,既是“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生动实践,也是中医药文化走进基层的创新探索。活动通过理论讲解与实践体验的深度融合,不仅为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增添了亮色,更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传播了中医药文化的精髓,让更多人在亲身体验中触摸到中医药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注入了鲜活动力。(通讯员 丁慧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