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龙牌酱油:探寻非遗技艺中的文化密码
“龙牌酱油灯芯糕,坨坨妹子任你挑。”这悠悠俚语,恰似一把钥匙,开启了湖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深耕湖湘文化 传播非遗新声”中华文脉传承团对龙牌酱油非遗传承的探寻之旅。盛夏七月七日,实践团奔赴湘潭龙牌酱油生产基地,开展别开生面的文化考察活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深厚底蕴,以专业知识解读传统工艺精髓。
在龙牌酱油文化博物馆,龙牌酱油行政支部书记、研学基地主任戴晶晶老师带领志愿者们见证了这家始创于清乾隆年间(1740年)的百年老字号的发展历程。其独特的"湘酱酿造技艺"于2021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传承人介绍,龙牌酱油严格遵循"春制曲、夏晒酱、秋抽油、冬窖藏"的传统工艺,每批酱油至少需要300天的自然发酵周期,充分体现了"慢工出细活"的工匠精神。
通过参观文化展厅,实践团成员系统了解了龙牌酱油两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作为中国调味品行业的"活化石",企业始终坚持"日晒夜露、天然发酵"的传统工艺。志愿者们认真记录了"春备料、夏制酱、秋翻晒、冬成油"的完整酿造流程,并就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发展与企业技术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夕阳余晖中,排列整齐的酱缸不仅承载着醇香的酱油,更凝聚着数代匠人的智慧结晶。实践团的到访,希望能为这项非遗技艺的传承注入了新鲜活力,谱写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创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