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乡”】滁州学院赴滁州市博物馆文化探索实践小队
一、 活动大概介绍
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探秘滁州市博物馆,传承地方文化
近日,滁州学院一群充满朝气的大学生组成的实践团队,以“三下乡”活动为契机,走进滁州市博物馆,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探索之旅。此次活动旨在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地方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活动当天,实践团队成员们满怀期待地踏入博物馆。馆内丰富的展品和生动的展陈,瞬间吸引了他们的目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依次参观了自然展厅与历史文化展厅。
在自然展厅,通过一系列标本与模型,同学们领略到滁州独特的自然风貌,从远古时期的地质演变,到动植物资源的分布,对这片土地的自然生态有了更直观的认知,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历史文化展厅更是一座知识的宝库。从新石器时代的简陋器具,到商周青铜器的古朴庄重,再到唐宋元明清的书画、瓷器、碑刻等珍贵文物,同学们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滁州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经济与文化发展。尤其是与欧阳修相关的展品,如以《醉翁亭记》为蓝本创作的各类艺术品,引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纷纷讨论着欧阳修笔下滁州的山水风光与人文风情,体会着滁州因这篇千古名文而闻名天下的文化价值。
参观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与讲解员互动,提出各种问题,还认真做笔记、拍照留念。部分同学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一些文物的制作工艺、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此外,团队还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收集参观者对博物馆展陈、文化传播等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以便后续整理反馈,助力博物馆更好地发挥文化传承功能。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分享感受。一位同学感慨道:“这次三下乡走进博物馆,让我对滁州的历史文化有了全新的认识,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一段故事,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另一位同学表示:“作为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将这些优秀的地方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了解滁州的魅力。”
此次滁州学院学子三下乡赴滁州市博物馆的文化探索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学生们收获了丰富的知识,更激发了他们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的热情。未来,他们计划将此次活动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通过举办文化讲座、制作宣传视频等方式,向更多人传播滁州的历史文化,为地方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二、举办这个活动的理由
大学生三下乡赴滁州市博物馆开展文化探索实践活动,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考量,主要理由如下:
一、响应“三下乡”活动核心宗旨
“三下乡”活动旨在引导大学生深入基层、了解社会,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博物馆作为地方历史文化的集中载体,是基层文化的重要窗口。大学生通过走进博物馆,能直观触摸地方发展脉络,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实践理念,让理论学习在文化探索中落地生根。
二、深化对地方文化的认知与传承
滁州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从《醉翁亭记》的文化符号到各朝代的文物遗存,承载着独特的地域精神。
学生作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通过探索博物馆展品背后的故事,能系统了解当地历史、民俗与人文精神,增强对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进而主动承担起传播、弘扬本土文化的责任。
• 实践能力:活动中通过与讲解员互动、开展问卷调查、整理文化资料等,锻炼沟通、调研和团队协作能力;
• 文化素养:近距离接触文物,学习历史知识、艺术鉴赏和文化内涵,拓宽知识面,提升人文素养;
• 社会责任感:在了解文化保护现状后,能更深刻认识到青年在文化传承中的使命,激发参与社会公益、文化保护的热情。
大学生团队可将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与高校的学术研究、宣传能力结合,比如通过制作文创产品、拍摄宣传视频、举办校园分享会等,让地方文化走出博物馆、走进校园,甚至辐射更广泛的群体,为地方文化传播注入青春活力,实现高校服务地方文化发展的价值。
总之,这一活动既是对“三下乡”实践精神的具体落实,也是大学生成长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双向赋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社会价值。
五、活动过程
大学生三下乡赴滁州市博物馆的文化探索实践活动,过程大致如下:
活动当天,实践团队抵达博物馆后,先在讲解员带领下有序参观。从自然展厅的地质生态展品,到历史文化展厅的历代文物,同学们边听讲解边记录,重点关注与滁州特色文化(如欧阳修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展品,不时提问交流。
参观中,团队还开展了小型调研,随机采访其他参观者对滁州文化的了解程度,并收集对博物馆展陈的建议。
结束后,大家围坐分享感受,梳理当天收集的信息,为后续整理实践报告、策划文化传播内容(如短视频、推文)做准备。整个过程紧凑有序,兼顾学习与实践。
六、活动设想取得的结果
此次大学生三下乡赴滁州市博物馆文化探索实践活动,预期可取得以下几方面结果:
• 知识与认知层面:同学们系统掌握滁州历史文化脉络,对地方特色文化(如欧阳修文化、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形成深刻理解,文化认同感和自信显著提升。
• 实践成果层面:形成包含参观笔记、调研数据(如参观者对滁州文化的认知情况)的实践报告;产出文化传播作品,如介绍博物馆展品的短视频、科普推文等,为地方文化宣传提供素材。
• 个人成长层面:团队成员的调研沟通、团队协作、资料整理等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明确青年在文化保护中的角色。
• 校地联动层面:搭建起高校与博物馆的初步联系,为后续合作(如校园文化讲座、文创开发等)奠定基础,助力地方文化资源走进校园、辐射更广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