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益行新发·振兴同行”——安徽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深入调研郎溪县新发镇九村三企两址

时间:2025-07-12     阅读:

党建引领,协同联动,奏响调研序章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7日,安徽理工大学数学与大数据学院“益行新发·振兴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奔赴宣城市郎溪县新发镇,开展为期四天的“三下乡”调研服务活动。团队围绕产业发展、基层治理、防溺水防诈骗、青年就业与红色文化等主题,走访九个行政村、三家企业和两处红色教育基地,全面深入了解乡村振兴路径。

  调研活动伊始,实践团与郎溪县团委、新发镇政府就整体调研安排进行深入沟通,明确任务分工与路线规划。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调研活动在组织协调、交通安排、政策对接等方面得到有力保障,确保实践高效有序进行。

涧西·官桥·新发三村:产业兴、治理优,青年服务深入人心

  在涧西、官桥、新发三村,团队重点围绕苗木、柑橘、智慧村务等主题开展实地调研。

  在涧西村苗木种植基地,实践团实地考察苗圃分布、育苗周期及销售流程,了解到当地通过“订单式种植+一体化销售”方式提升产业稳定性,并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推动苗木经济持续发展。

  实践团陪同涧西村主任王云霞实地考察花卉基地(贺玉灵 供图)

  官桥村调研中,成员通过走访“红美人”柑橘种植地及苗木基地,发现该村在发展特色果品产业的同时,通过农业保险、病虫害预警系统等方式增强风险防控能力,逐步形成“果苗互补”的产业格局。此外,团队还对官桥村“广播+微信+入户”三位一体的反诈骗宣传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其在村级治理体系中的适用性和传播成效。

  新发村作为镇政府驻地,智慧化治理建设相对完善。实践团通过现场调研村民议事大厅、医保平台与数字化农务终端,深入了解其“智慧村务”系统在服务效率提升中的现实作用,并通过问卷收集村民对政务服务、农险办理等方面的满意度反馈,形成数据支撑。

花园·北山·东夏·大圻四地:多元产业激发活力,在地治理展现韧性

  在花园、北山、东夏、大圻四个村(社区),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访谈座谈、数据采集等形式,围绕光伏农业、节水种植、水产养殖与农田改造等议题展开调研。

  花园村依托集中建设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超180万度,为村集体经济提供稳定收益。同时,该村通过积分制“电力爱心超市”激励志愿服务,构建起绿色经济与社区治理融合的创新机制。实践团还实地记录了“临湖宝殿”等乡村非遗资源的活化路径。

  北山村主打耐旱型苗木种植,结合丘陵地貌特征,通过节水滴灌技术推动农业资源合理利用。团队调研指出,该模式有效实现了“适地适种、节本增效”的目标。

  东夏社区作为党员人数最多的村级单位,在社区治理中形成“党员+志愿者+网格员”三级联动机制,确保服务精准到户。在调研中,实践团重点考察了老街危房改建、老年食堂运行等项目,并就社工资源配置等议题与干部进行交流。

  大圻村发展以小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产业,同时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与基础设施“双轮驱动”。实践团实地走访养殖塘口及农田灌溉区,记录村民通过投保水产险等方式应对市场波动的典型做法。

庄沿·双桥两村:农业新样板与脱贫新路径双轮驱动

  在庄沿村,调研重点聚焦“再生稻+机械化”农业模式。实践团通过实地走访家庭农场、观察无人机施肥作业流程等方式,分析其在粮食增产、节约人工方面的显著成效,同时关注农业保险在灾害应对中的实际应用。

  双桥村则作为整村脱贫后的代表样本,近年来通过发展“光伏+水产+反季节作物”组合模式,带动村民稳定增收。实践团在调研中了解到,该村仍面临排水管网老化等制约因素,已拟申请专项整治资金,计划建设兼具灌溉与蓄洪功能的新型水渠。

  实践团深入光伏与水产基地调研(朱邵敏 供图)

企业调研三连访:绿色转型与本地发展协同并进

  为进一步了解乡村地区产业支撑现状,实践团对新发镇三家重点企业开展现场调研。

  安徽中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是中国供销集团直属企业,主要从事废钢回收再加工,年处理能力超过10万吨, 60%以上员工来自本地。企业负责人指出,当前主要面临噪音控制与环保协调等问题,已通过设备升级与绿化带建设积极应对。

  实践团随企业负责人李燃实地调研企业内部(王照乾 供图)

  翰昌纸业有限公司作为中小微企业代表,主要从事生产加工纸板、纸箱的业务范围,形成以江浙沪企业为客户群体的销售网络;公司现有员工近200余人,充分带动当地村民就近就业,助力地方就业稳定,缓解地方就业压力。

  润祥橡胶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打功能性防护鞋产品,远销欧美,80%以上员工为本地居民。企业已与多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体系,实现“研发—生产—出口”闭环,是高附加值制造业带动农村就业的典型。

红色寻迹两地行:沉浸革命记忆,赓续信仰血脉

  最后一天,团队走进姚村镇苏维埃旧址与毕桥镇夏雨初烈士陵园,在讲解中重温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英魂。成员们在旧址前重温入党誓词,坚定理想信念,为调研之旅注入厚重精神底色。

  实践团聆听讲解员对夏雨初烈士陵园的讲解(王照乾 供图)

校地共话乡村振兴,实践成果汇报交流

  7月10日中午,安徽理工大学与合肥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新发镇为民服务中心举行调研交流分享会。郎溪县委副书记、新发镇党委副书记及镇党委、政府、团委相关负责同志出席会议,两所高校实践队全体成员参会。

  会上,两校学生代表分别围绕调研主题、课题设置与实践体会作交流发言,分享在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红色教育等方面的调研成果,展示了青年力量在服务乡村振兴中的担当与思考。

  镇党委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高校团队的专业能力与服务精神,表示新发镇将持续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同探索“青年+基层”联动模式,推动乡村振兴实践走深走实。

作者:孙佳豪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