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溪知行”支教记:武术再开课
时间:2025-07-12 阅读:
(通讯员:谢炅蓉)7月1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惠溪知行”乡村振兴促进团的谢炅蓉、龚文悦再次走进乡村武术课堂。本次课程在延续传统武术教学的基础上创新形式,通过动作进阶训练、团队协作活动与武术文化浸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乡村儿童在一招一式中深化对武术文化的认知,锤炼专注与坚韧的意志品质。
温故知新:武术礼仪筑牢文化根基
课堂伊始,谢炅蓉、龚文悦以“武术礼仪复习”为切入点,带领孩子们重温“抱拳礼”的规范动作与文化内涵。“左手四指并拢代表‘德、智、体、美’,右手握拳象征‘勇’,拳掌相抱寓意文武兼修。”支教队员一边示范,一边讲解礼仪背后的文化逻辑。孩子们两两一组,互相纠正动作姿态,原本活泼好动的课堂瞬间安静下来,小脸上满是专注。
“原来‘抱拳礼’不只是动作,还藏着这么多道理!”一位学生在练习后主动分享感悟。谢炅蓉还通过“礼仪问答竞赛”的形式,让孩子们在互动中巩固知识,将“以礼始、以礼终”的武术精神悄然植入孩子们心中。
招式进阶:细节打磨中收获成长
本次课程聚焦“五步拳”中“弹踢冲拳”与“马步架打”两个进阶动作展开教学。谢炅蓉、龚文悦采用“分解示范+分组练习”的教学模式:先通过慢动作视频拆解动作要领,再分组进行一对一指导。“弹踢时膝盖要绷直,脚尖勾起”“马步要做到‘屈膝半蹲,大腿水平’”,龚文悦走到学生中间,逐一纠正动作细节。
当看到自己的动作从“歪歪扭扭”变得“有模有样”时,孩子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这种“小进步”的积累,让武术课堂成为孩子们突破自我的成长舞台。
课后延伸:文化传承的“接力棒”
课程尾声,谢炅蓉布置了特殊的“家庭作业”:向家人展示当日所学招式,并教长辈一个武术礼仪动作。“我要教爷爷‘抱拳礼’,告诉他这是尊重他人的意思!”一位学生兴奋地分享自己的计划。谢炅蓉认为:“武术支教不仅要教会孩子动作,更要让他们成为文化传承的‘小使者’,让武术文化从课堂走向家庭,在代际间传递。”
夕阳西下,乡村操场上仍回荡着孩子们练习武术的口号声。从初次接触时的好奇模仿,到如今主动钻研动作细节、担当小组“小教练”,这群乡村少年在武术课堂中收获的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技能,更是面对挑战时的专注与坚韧。当千年武术文化的火种在乡土课堂持续燃烧,那些挥洒的汗水、纠正的手势、绽放的笑容,都在诉说着教育帮扶与文化传承的双向奔赴——少年强则国强,而这份“强”,正生长在乡村课堂的拳影扇风中,生长在文化自信的根脉里。
作者:谢炅蓉 来源:孟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