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福利院儿童,七彩假期温润童年韶华 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及全会精神,关爱困境、流动、留守儿童及新兴领域儿童。7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旭日耀阳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淮南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为期10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定制化课程讲授、趣味互动游戏、爱心物资捐赠等形式,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与欢乐,用青春力量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这个夏天充满温暖与希望。
——服饰瓷器入童心,播撒文化自信
“旭日耀阳”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带着精心准备的教具和物资,走进了淮南市社会福利院。初见时,孩子们眼中既有好奇也有羞涩,紧紧依偎在保育员身边。实践队队员们提前做足了准备:不仅精心搜集了多民族特色服饰、传统瓷器的高清图片,还梳理了与之相关的习俗故事,用通俗易懂的鲜活语言,在福利院活动室里开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探秘课”。孩子们雀跃着围了上来,有的小手握着彩笔,认真描摹图片里的苗族银冠;有的凑在一起讨论,要给青花瓷画上自己喜欢的小花;还有的发挥想象,给民族服饰添上了亮晶晶的“宝石”。队员们在一旁轻声指导,时不时帮小画家们扶稳画卷,活动室里满是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和孩子们的小声讨论,原本空白的画卷,渐渐被五彩斑斓的童真创意填满。孩子们不仅拓宽了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在亲手创作中,悄悄在心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钱智航 张鹏轩 供图
——VR创意融科技,剪纸红韵承传统
活动中,队员们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创意手作课”。先是变废为宝的VR眼镜制作——提前收集的废旧纸盒被剪成合适的形状,镜片在队员们手中轻巧地嵌入卡槽。队员们边示范边讲解,手把手教孩子们折叠纸盒、固定镜片。当一个个带着童真印记的“VR眼镜”在小手中成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戴上体验,活动室里不时响起“哇”的惊叹声,废旧材料在创意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VR眼镜制作刚告一段落,剪纸的红色彩纸便已在桌上铺开。队员们拿出提前准备的简易剪纸模板,从基础的对称剪法教起,怕孩子们掌握不好,队员们特意放慢动作,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辅助线,握着孩子们的小手感受剪刀开合的节奏。渐渐地,活动室里只剩下响起剪刀裁剪红纸的“咔嚓”声,孩子们的手法越来越熟练有的剪出了憨态可掬的小兔子,有的学着剪出了“福”字,孩子们小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从科技创意到传统技艺,两场手工课衔接自然。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既感受了废旧材料的巧思利用,也触摸到了剪纸艺术的文化温度。

钱智航 张鹏轩 供图
——实验中藏科学,游戏中含传统
知识课堂的余温未散,互动游戏环节便带着更浓的欢笑声“接棒登场”。活动室里,队员们早已备好实验器材和游戏道具,一场集趣味与知识于一体的“欢乐派对”就此拉开序幕。
活动伊始,队员们借助油与水不相溶、颜料与水相溶的原理,为孩子们演示了绚丽的彩虹雨实验。紧接着在队员的指导下,孩子们亲手将筷子插进装满米的瓶子,握紧筷子轻轻一提,整瓶米竟真的被稳稳提起,队员们用“摩擦力像小手一样抓住筷子”的比喻耐心解释,让科学原理在笑声中走进孩子们心中。
刚结束实验的兴奋劲儿还没散去,飞行棋棋盘已在桌上铺开。孩子们立刻分成几小队,围坐在一起掷骰子、跳格子,活动室中充满了清脆的骰子碰撞声和胜利的雀跃呼喊。另一边,“猜节气”游戏正玩得火热,传统文化的小知识顺着游戏的脉络融进孩子们的记忆里。
从实验台前的专注探究,到棋盘旁的欢声笑语,再到猜节气的认真思考,互动游戏环节没有刻意的规则约束,却让每一个孩子都收获了快乐,在夏日的午后轻轻摇曳,将温暖与欢乐播撒在每一个角落。

钱智航 张鹏轩 供图
——实践育人,青春在奉献中闪光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实践。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增长才干、锤炼品格。这次福利院之行,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社会责任’的分量,也让他们看到教育的力量可以传递得更远。”

钱智航 张鹏轩 供图
这次活动不仅为淮南福利院的孩子们编织了一段多彩的暑期记忆,更让当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在志愿服务中灼灼发光。
撰稿:钱智航
审稿:章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