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员们以实地走访为课堂,以历史印记为教材,在碧海蓝天间感悟领袖重要论述的思想伟力,在街巷村落中探寻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深刻内涵,以青春之行动,丈量领袖关怀之地,传承精神火炬,汲取奋进力量。
循着领袖关切目光,回望渔村变迁
6月27日,实践队走进澳角村。澳角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近年来,在党建引领下,实现了从传统渔村到现代化乡村的华丽转身。队员们在村史馆中,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图文资料、实物展示,详细了解澳角村“以海兴村、以海强村”的发展历程。从以前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三不起”,到如今的“四有”——家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书写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时代答卷。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澳角村村史馆 陈烨摄)
重走领袖考察路径,感受发展脉动
(图为实践队在澳角村“谦让亭”的合影 沈丹丹摄)
牢记领袖谆谆嘱托,共话使命担当
实践队与澳角村驻村第一书记许宇宁展开交流,深入探讨澳角村未来发展方向,推动渔业转型升级,发展海产品深加工等产业,许宇宁书记说:“虽然说渔旅融合现在还处于初创阶段,但我相信一定能成。”在交流中,队员们深刻感受到,澳角村牢记谆谆嘱托,做强现代渔业、做精滨海旅游、做大电子商务,做好“海”的文章,是海洋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的生动实践。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驻村书记交流 李炫灏摄)
追寻领袖考察足迹,感悟精神伟力
实践队来到谷文昌纪念馆,追寻谷书记的奋斗足迹。在纪念馆内,泛黄的手稿、磨破的蓑衣、陈旧的植树工具,一件件带着岁月痕迹的文物,无声诉说着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治沙造林、改善生态、发展生产的艰苦历程。
通过一幅幅珍贵照片、一段段影像资料,队员们深刻感受到,在风沙肆虐、草木难生的恶劣环境下,谷文昌立下“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铮铮誓言,带领群众历经十余载艰辛,将荒岛变为绿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在谷文昌纪念馆前的合影 林秋月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谷文昌纪念馆 陈烨摄)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的全体党员同志整齐列队,庄严地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这不仅是对入党初心的回望,更是对新时代使命担当的郑重承诺。此次谷文昌纪念馆之行,不仅让队员们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精神洗礼,更激励着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词,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篇章。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重温入党誓词 李炫灏摄)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与你“乡”遇实践队深刻感悟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肩负时代赋予的重任。我们要以谷文昌同志为榜样,传承和弘扬谷文昌精神,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脚踏实地,努力学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