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三下乡团队赴三元养老院展演非遗文化

时间:2025-07-14     阅读:

七月五号,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传承”三下乡实践团队在辅导员张旭带领下,走进安徽省芜湖市三元养老院,通过表演传统庐剧和展示非遗项目漆扇制作与京剧画脸谱,宣传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弘扬传统文化并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实践团队名称明确为“文化传承志愿队”,实践地点为三元养老院活动大厅。

清晨的阳光透过三元养老院的老式窗棂,洒在活动大厅的木质地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檀香。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文化传承”三下乡团队的十二名学生,身着统一的志愿服,正忙碌地布置场地。张旭辅导员一边检查音响设备,一边轻声叮嘱:“今天的表演要突出非遗的互动性,让爷爷奶奶们感受到文化的温度。”他手中拿着一把半成品的漆扇,扇面上勾勒着精细的山水纹样——这是团队精心准备的非遗展示项目之一。活动大厅里,十多位老人已陆续入座,期待的目光聚焦在临时搭建的小舞台上。

[图片1:团队成员正在布置庐剧表演舞台,背景可见悬挂的“非遗进社区”横幅。汤晨露,赵雪伊供图]

庐剧表演作为开场节目,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学生陶强胜担任主角,她身着传统戏服,嗓音清亮地唱起《讨学前》选段。“以前只在电视上看过庐剧,今天现场听,感觉特别亲切!”82岁的王奶奶激动地说,她年轻时曾是乡村戏班成员,这段表演勾起了她的回忆。陶强胜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解释,团队提前两周排练,特意选择了经典选段以贴近老年观众:“庐剧是安徽本土非遗,我们希望通过表演拉近与老人的距离。”表演结束后,团队成员分组与老人互动,手把手教他们学唱简单唱腔。笑声和掌声此起彼伏,一名护工感叹:“这些孩子真用心,老人们很久没这么开心了。”

紧接着,非遗展示区迎来高潮。在漆扇制作台前,学生郑璐琪演示了传统大漆工艺:她将天然生漆涂抹在竹骨扇面上,再用特制工具刻画花纹。“漆扇技艺有上千年历史,每一把都独一无二。”郑璐琪边操作边介绍。75岁的陈爷爷尝试亲手涂抹漆料,他笑着说:“这比我想象的难,但很有成就感!”另一侧,画脸谱活动吸引了不少老人参与。学生叶伊用毛笔在志愿者脸上勾勒京剧脸谱,并解释不同颜色的象征意义:“红色代表忠勇,黑色象征正直。”养老院院长在旁观察,他表示:“这种互动式宣传比单纯讲座更有效,老人们不仅看,还能动手体验非遗的魅力。”

[图片2:一位老人正在学生指导下尝试漆扇制作,桌上摆放着半成品扇面。汤晨露,赵雪伊供图]

活动间隙,张旭辅导员接受了简短采访。他提到,本次实践源于课程项目,团队在行前调研了养老院需求:“三元养老院多数老人来自农村,对本土文化有深厚感情。我们选择庐剧和漆扇等非遗项目,就是为了唤醒他们的文化记忆。”他特别强调,活动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学习——学生们从老人那里听到了许多传统故事。例如,一位90岁的退伍军人分享了抗战时期民间艺术如何鼓舞士气,这些内容被团队记录为口述史资料。整个下午,大厅里洋溢着温馨氛围。结束时,团队向养老院捐赠了自制漆扇和脸谱作品,作为长期文化展示品。

[图片3:团队成员与养老院老人集体合影,背景为非遗展示区。汤晨露,赵雪伊供图]

这次实践不仅传播了非遗文化,还深化了学生对社区服务的理解。正如张旭总结:“文化传承需要走出校园,扎根生活。三元养老院的经历将成为团队未来开展类似活动的宝贵经验。”

(通讯员郑璐琪)

 

作者:三下乡网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