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合肥工大学子庐江行: 田埂上书写乡村振兴的科技答卷

时间:2025-07-14     阅读:
  7月13日上午,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乡村振兴”学农支农实践团队深入合肥市庐江县田间地头,在烈日下聆听真实的土地脉动。一场与张大伯的深度交流,揭开了当下农业发展的隐痛与挑战——土地流转困局、农资成本高企、劳动力空心化等议题在诚恳的对话中逐一呈现。
  土地与成本:农业发展的现实之问
  团队成员围绕土地租赁与农业成本问题,与张大伯展开细致交流。张大伯坦言,当下农村土地租赁面临老年人无力耕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的困境,大量土地面临闲置风险。而高昂的化肥农药成本更是挤压了本就不高的种粮收益。“辛苦一年,有时不如打工一月。”张大伯的感慨令人深思。同时,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偏低、农业用工成本不断上涨,都让农户在土地经营决策中步履维艰。深入交流更揭示了农村家庭普遍的经济压力:水库保护与生产用水的矛盾、部分农资的税费负担、农机具购置与燃油成本持续攀升,叠加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不畅的感知,构成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瓶颈。
  (图1团队成员与张大伯展开细致交流)
  科技赋能:高校智慧点亮田间希望
  面对农资成本重压,实践团队带来了合肥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硬核”支持——由韩效钊教授团队研发的高效液体肥料。在金牛镇农户家中,团队详细讲解了该肥料的使用方法与独特优势。团队成员强调,该肥料不仅养分利用率高、见效快,更能有效避免传统化肥导致的土壤板结问题,是绿色农业的优选。这份凝结着合工大科研智慧的礼物,承载着科技服务“三农”的拳拳之心,为当地土壤改良与种植升级提供了新路径。
  (图2团队成员向张大伯赠送液体肥料)
  西瓜之乡的喜与忧:品质光环下的产业突围
  在金牛镇这个以优质西瓜闻名的地方,团队深入探访瓜农。种植户们肯定了“金牛西瓜”的品质口碑和市场认可度,但喜悦背后是深刻的忧虑:土地承包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连年种植导致病虫害加剧、异常天气频发影响收成稳定性……“好瓜,却未必总能卖出好价钱。”一位瓜农道出了产业发展的痛点。他们热切期盼政府在土地整合、技术支持、抗风险能力提升以及品牌建设上给予更强有力的政策引导和支撑。
  (图3团队成员与瓜农展开细致交流)
  田埂上的青春思考:实践砺行,强农有我
  深入庐江的实践之旅为团队成员上了深刻一课,书本理论在广袤田野中具象化。农药化肥价格标签上的数字,变成了张大伯紧锁的眉头;农业现代化愿景,直面着土地碎片化和“谁来种地”的严峻现实。每一句朴素的倾诉,都是对课堂知识最鲜活的注解与最迫切的叩问。
  韩效钊教授团队的液体肥料在农户手中传递,让“科技报国”的理想在田埂间有了温度。团队切身感受到,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实验室成果转化为田间生产力,是高校服务国家战略最直接、最有力的担当。
  (图4团队成员体验施肥)
  从“象牙塔”到“黄土地”,青年学子深刻理解了“强国必先强农”的战略深意。在张大伯的期盼与瓜农的坚韧中,读懂了中国农人的不易与坚守,厚植了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赤子情怀。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激励着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乡村振兴的伟大征程。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农支农实践团队”此次庐江之行,不仅是一次科技与人才的下沉,更是青年学子响应号召的生动实践。当工大智慧融入乡土中国,当青春足迹印刻振兴之路,我们见证着高校力量在服务地方发展中释放的澎湃动能,更感受到青年一代在时代召唤下砥砺前行的责任担当。在庐江的田野上,一粒粒承载着科技与希望的种子已然播下,静待花开。(孙睿希/文 诸家文/图)
作者:孙睿希     来源: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