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寻迹合阳文脉,传承非遗薪火“巧手捏花馍,指尖传非遗”经管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

时间:2025-07-15     阅读:
为探寻传统文化脉络,传承非遗精神,2025年7月13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巧手捏花馍,指尖传非遗”中华文化传承实践团在司洁老师和马红燕老师带领下,深入合阳文化馆与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于花馍艺术的精巧造型、历史文物的岁月沉淀中,开启了一场深刻的传统文化传承实践之旅。

面花展厅:民俗烟火里的时代叙事
合阳县文化馆的面花展厅,是一部“刻写时代的民俗史诗”。巨型面花《盛世中华》以2.2米高度、3.84平方米,构建了一幅气势恢宏的文化长卷,匠心独运地划分为七大板块,就像给新中国70年“捏”了本立体日记:
第一块(国土篇):1.6米长的面塑代表祖国大地,中间核桃串成的纹路是长江黄河在奔流,边上的莲花、游鱼,藏着“绿水青山”和“连年有余”的祝福。
第二块(三秦篇):1米长的面塑里,左边右边站着“陕西八大怪”,中间12只生肖欢聚一堂,就像各族人民抱成团。外侧牡丹开得艳,还有“盛世中华”四个大字——不光说陕西脱贫致富,连“房子半边盖”的老八大怪,都跟着住上新房啦!
后面五块设计更为精妙 :象征团结的向日葵拥有56片花瓣,寓意“56个民族一家亲”;被芍药环绕的圆柱体,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作为国家和民族的“主心骨”;桂花冠上凤凰展翅,喜迎祖国华诞;红色大鼓擂响,巨龙腾飞呼应主题……创作者将浓郁的西北民俗元素与磅礴的盛世气象,完美地“揉”进了面花艺术之中!
这朵巨型花馍,正是用古老的非遗技艺“刻”录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无愧于“民俗里的盛世长卷”之誉!


细分展区里,面花百态更显烟火温度:
节俗花馍,年味四溢:春节主题花馍顶层“欢度佳节”字牌醒目,双兔抱“玉兔呈祥”憨态可掬,葡萄缠枝暗喻“多子多福”;红绸灯笼、竹节纹鞭炮垂挂两侧,牡丹、莲花缀满彩塑人物衣袂,年节红火尽凝于浓墨重彩间。


婚嫁花馍,浪漫永续:“龙凤呈祥”造型中,细面精搓的龙鳞、贴制的凤羽纤毫毕现。龙爪张扬似欲腾空,凤首温婉含情脉脉,朱砂点睛更显灵动,完美延续着“龙凤和鸣”的传统婚嫁期许,尽显民间艺人的非凡巧思。


时代花馍,新意频出:时代主题花馍区内,红船、党旗在繁花簇拥中“扬帆启航”,火箭与巨龙并肩“昂首腾飞”。面花的鳞片、花瓣塑造得栩栩如生。古老的面花技艺,将“建党百年”、“科技强国”等新时代的宏大叙事,成功转化为可观赏、可“阅读”的面塑艺术长卷。



走进合阳历史文化博物馆则一部立体的地方史志呈现在我们们眼前。馆内陈列跨越时光,从古老石器、青铜器,到历代陶瓷、书画,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诉说着合阳的过往。在这里,同学们了解到合阳悠久的历史沿革,从远古人类在此繁衍,到朝代更迭中这片土地的发展变迁。古物上的纹理、铭文,承载着先辈的生活智慧与文化记忆。这些直观的见证,加深了同学们对合阳历史底蕴的认知,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守护与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的沉甸甸的责任。


此次合阳之行,实践团成员在触摸历史纹理、感受非遗温度的过程中,更加明晰了自身的文化传承使命。花馍展厅内,传统技艺的精巧构思与人文温度,让青年学子读懂了民俗文化的厚重底蕴;历史文化博物馆中,文物承载的沧桑过往,拓宽了大家对中华文明认知的深度。未来,团队将持续以青春力量,讲好非遗传承的动人故事,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让非遗传承与历史传播之路,因青春的加入而愈加宽广坚实。


 

作者:任万隆 万航宇     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