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感悟高原文明交融的历史脉络,7月16日,长安大学"陕青同行石榴情・逐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青海省博物馆,通过沉浸式观展与文化解读,探寻多民族共生共荣的历史印记,汲取新时代青年的文化自信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在青海省博物馆内的合影
青海省博物馆位于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是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馆藏五万余件文物,以新石器时代彩陶、民族宗教文物和丝路文化遗存为特色。馆内“青海历史文物展”呈现史前到明清的历史脉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通过民族服饰、节庆模型等展品展现多民族文化交融。条纹彩陶靴、狼噬牛金牌饰等文物见证古代青海作为“丝绸之路青海道”的重要文明交汇地位。
图为青海省博物馆内“两路”精神雕塑
实践队员们在“江河源文明”展厅驻足,通过汉代匈奴狼噬牛金牌饰、南北朝东罗马金币等文物,追溯中原与西域的商贸往来;在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展区,队员们参观了河湟刺绣等在内的多项青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对青海传统文化的了解。期间,带队老师生动讲述了文物背后的民族交流故事,引发队员们对“石榴籽精神”的深刻思考。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河湟刺绣

图为带队老师为队员们讲解马家窑遗址
此次调研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青海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文明史诗。大家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将以文物为媒,传承“民族团结、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在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中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让青春在服务西部发展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