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7月1日至15日,西安培华学院“丝路语使、人文传声———培华多语志愿服务队”于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开展了“世界听得懂的钟鼓楼”多语志愿服务项目。短短半个月,累计服务时长达到1440小时。队员们用青春的汗水和热情,在传播中华历史文化、服务中外游客中,展现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担当,奏响了一曲动人的多语文化交流乐章。
多元专业汇聚,青春力量集结
“丝路语使”志愿服务队,一支由英语、日语、汉语国际教育、播音与主持等多专业精英汇聚而成的队伍,怀揣着对文化交流的热忱与对志愿服务的执着,投身于“三下乡”活动。他们用专业知识和青春活力,为古城西安的文化传播和文明建设添砖加瓦,生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成为文化交流的使者,青春力量的集结号。
全方位贴心服务,传递古城温暖
服务期间,“丝路语使”队员们承担了多项基础服务工作。从帮助游客购票、引导游客,到存包取包、安检,再到维持景区内部秩序,他们身着红马甲的身影穿梭在钟鼓楼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尤其是面对外国游客时,他们凭借多语言优势,提供精准指引,让中外游客都能感受到西安的热情与友好,仿佛是古城西安的温暖使者,用贴心服务传递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温度。
跨文化交流,故事温暖人心
“丝路语使”团队成员把与外国游客交流的动人瞬间,精心整理成系列公众号文章和短视频。意大利一对情侣惊叹于钟楼建筑,志愿者便为其讲解“晨钟暮鼓”和榫卯结构;英格兰游客重游西安,志愿者与他共忆往昔,讲述钟鼓楼历史;西班牙姑娘玛丽亚和索菲亚被文化使者热情吸引,获赠双语地图,还计划着体验油泼面和汉服。这些点滴故事,展现出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温暖人心,也彰显了“丝路语使”在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
实践感悟成长,专业宣传并行
队员们通过日志记录下“三下乡”的感悟与心得,深刻体会到文化交流和志愿服务的意义。为了更好地服务外国游客,英语和日语专业学生翻译“钟楼”讲解稿,经指导老师完善后投入使用。团队还制作宣传视频,展示钟鼓楼建筑之美和服务中的温暖瞬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这不仅是“丝路语使”队员们成长的见证,更是他们用专业力量助力文化交流的生动实践。
多语志愿不停歇,丝路传声向未来
此次“世界听得懂的钟鼓楼”多语志愿服务项目虽已圆满收官,但“丝路语使”在“三下乡”道路上的脚步不会停歇。作为多语志愿服务的践行者,他们是文明的摆渡人,也是中国故事的讲述者。未来,他们将继续用多语传递温暖,用行动奏响更多文化交流的华章,让世界听见更多中国声音,让“丝路语使”的足迹遍布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