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沙棘林海里的青春答卷:石大学子破解戈壁采收难题

时间:2025-07-18     阅读:
  晨曦微露,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七〇团的沙棘林在朝阳中苏醒。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社会实践团队的无人机呼啸升空,搭载的激光雷达如精密的手术刀,扫描着脚下绵延的沙棘林海。从稚嫩的3年生幼树到挺拔的7年生成林,激光点云在屏幕上流淌出立体的生命图谱——这群青年学子正用科技之钥,叩击着困扰边疆多年的沙棘采收困局。
  (图为沙棘试验田合照  孙文 供图)
  绵延数十公里的戈壁滩上,6.2万亩大果沙棘"深秋红"织就金色海洋。这颗被当地人称为"生态黄金果"的瑰宝,蕴藏着428种活性物质,新开发的沙棘奶茶等产品风靡市场。它既是锁住风沙的绿色长城,更是职工致富的希望之树。然而丰收时节,采收难题如影随形:“人工剪枝采收每亩需耗费5个工日,零下20℃冻果震动又使果实品质骤降。全家昼夜劳作都收不完70亩沙棘!”种植户老谢抹着汗说。机械化采收成为破局的关键命门。“深加工链条已经比较成熟,卡脖子就卡在采收环节。”沙棘专班秦主任望着无边的沙棘林,道出产业升级最深的焦虑。
  (图为沙棘种植试验田中与秦主任交流  郎晓东 供图)
  面对这道戈壁滩上的时代考题,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科技支农团队交出了硬核答卷。清晨的薄雾中,无人机掠过3年生沙棘苗圃;正午烈日下,激光雷达扫描5年壮龄林;黄昏时分,航拍器仍在7年成林上空盘旋。这些天空之眼捕捉的行距、冠幅、挂果密度等数据,与田间躬身的测量形成奇妙呼应——队员们手持仪器穿行林间,记录新生枝条长势、挂果量等细微变化。万亩级数据库的建立,让第三代自走式沙棘剪枝收获机迎来突破性进展。新机型精妙的仿形切割系统大幅降低树体损伤,采收效率较二代机预计提升40%,在"挑战杯"等国家级竞赛中崭露锋芒。
  (图为起飞激光点云无人机进行数据采集  魏晨 供图)
  团场大礼堂里,召开的宣讲座谈会座无虚席。三维动画中灵动的采收机械引发阵阵惊叹。团场职工们对新型沙棘收获机寄予厚望,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们希望新机器能更加智能化、精准化,减少对沙棘树的损伤,同时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团场职工们还建议增加机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以适应不同地形和沙棘树种的采摘需求。
  (图为宣讲座谈会现场  张帅兵 供图)
  夕阳将沙棘林染成金红,无人机缓缓降落在田垄。储存卡里新增的TB级数据,即将注入第三代收获机的"智慧心脏"。戈壁的风掠过万亩林海,吹拂着青春与科技共同书写的答卷——在那金色果实坠落的轨迹里,乡村振兴的密码正悄然解锁。
  文:肖云舒
  图:孙文、郎晓东、魏晨、张帅兵
作者:肖云舒     来源: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