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乡村振兴,巢湖学院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赴白山镇 “科技兴农・红色传承” 乡村振兴实践团于 7 月 3 日傍晚和7月4日清晨走进白山镇田野,与田间劳作的农户及家禽养殖户深入交流,了解当地发展、农作物种植与收成、农户生活等情况,同时探寻大家对科技新农的认知与需求。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白山镇田间采访农户,记录当地农作物种植、收成及销售等情况 韩君威摄)
实践团首先在田间与正在清除杂草的农户交流,经询问得知,白山镇当前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部分农户会种植少量蔬菜自给。农户们表示,今年气候条件整体有利,农作物长势良好,预计收成较往年将有所提升,农产品除满足自家需求外,剩余部分多通过当地集市售卖。成员们随后走访了饲养家禽的农户家庭,了解到当地家禽养殖以小规模散养为主,主要饲养鸡、鸭等,产品多通过熟人购买或集市交易实现增收。
(图为实践团成员走访家禽养殖户,了解鸡、鸭等的饲养方式 韩君威摄)
在问及对电商助农、科技助农的了解程度时,队员们发现,多数农户听说过相关概念,少数年轻农户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到直播卖货、无人机植保等形式,但受限于操作技能和认知程度,实际应用较少,目前仍以传统种养和销售模式为主,这也意味着,新型农业在当地的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提供了方向。
(实践团成员向农户了解渔网修补等传统渔业生产情况并介绍新型销售模式 韩君威摄)
此次走访让实践团成员们直观掌握了白山镇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更深刻感受到农户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增收致富的期盼。从田间地头的作物长势到集市交易的热闹场景,从农户对收成的盘算到对新技能的好奇,这些鲜活的片段勾勒出乡村振兴进程中基层的真实面貌 —— 传统农业模式仍占主流,而对新型发展方式的需求已在悄然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