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地标蜜愿,绿富同行”实践团于7月5日至7月6日走进桂林市阳朔县,聚焦当地特色地标产业——九龙藤蜂蜜,深入探索这一“甜蜜产业”如何以绿色为底、以创新为翼,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朔九龙藤蜂蜜以“品质优、纯度高、药用价值突出”闻名,依托地标认证,产品溢价达20%-30%,不仅带动羿春族蜂业等龙头企业崛起,更串联起个体蜂农、合作社与产业链上下游,为白沙镇及周边乡村注入“绿富同行”的发展动能。
图为九龙藤蜂蜜及相关荣誉展示
实践团首站抵达阳朔县白沙镇羿春族蜜蜂小镇,在负责人的引导下,与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朱志强、朱桥记蜂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桥记展开深度对话。朱志强介绍,企业已构建“养殖-深加工”完整产业链,每年将20%总投入用于研发,推动蜂胶、蜂王浆等深加工产品创新,此类产品销售额占比达40%,显著提升产业附加值;拥有近60年养蜂经验的朱桥记,则是当地蜂业转型的见证者——他推动养蜂技术培训普及,从蜂王培育到蜂群管理,将经验转化为“科学养殖”的种子,让规范化理念扎根蜂农群体。两代人的坚守,勾勒出“传统为基、创新为翼”的发展轨迹:既守护纯天然品质,又以技术突破让“甜蜜事业”焕发新活力。
图为与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朱志强先生访谈
漫步蜜蜂小镇,实践团实地感受产业与生态的深度融合:蜜源基地里,成片九龙藤与蜂群形成紧密联动,因生态调整蜜源地后,蜂蜜品质与产量双提升,印证“养蜂护绿、护绿促蜂”的良性循环;加工车间内,标准化流程贯穿原蜜过滤至灌装封装,更以太阳能设备实现低碳生产,让“绿色”渗透每一环;就连蜂农的日常实践也透着环保智慧——不使用蜂药、废弃蜂箱回收利用,朴素意识与企业战略形成呼应。
图为阳朔九龙藤蜜源基地一角
为补足社会认知视角,实践团先后赴葡萄镇、白沙镇开展问卷调研,收集居民对蜂业的了解度、对绿色协同发展的看法等一手信息。结果显示,绿色发展已成为企业与农户的共识,但从认知到落地,仍需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多方支撑。
实践团成员表示:“两天实践让我们看到,乡村振兴从来不是单一突进,而是生态、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力。”此次探访不仅深化了理论认知,更见证了基层产业的韧性。未来,期待九龙藤蜂蜜产业持续以“地标”为桥,让“甜蜜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