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星愿甲子韵,贝雕浸润少年心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文化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2     阅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宏伟号召,2025年7月21日下午,一场以“非遗进校园,文化润童心”为主题的贝雕非遗课程在陆丰市甲子镇鲜活落地。共青团甲子镇委员会联合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星愿筑梦实践队,特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甲子贝雕)代表性传承人林余松青先生,共同为夏令营学员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之旅,以创新实践深度践行“百千万工程”,激活甲子贝雕这一古老技艺的当代生命力。

课堂传艺:匠心指导筑牢传承根基

       在甲子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林余松青老师深厚的技艺底蕴与星愿筑梦实践队青年学子的蓬勃活力交相辉映,创新构建了“传承人+高校”的双师教学模式。课程摒弃了单向灌输,代之以“手把手”的细致传授与充满创意的双向互动。同学们在亲手制作简易贝雕作品的过程中,指尖触摸的是温润的贝壳,心灵感悟的却是跨越时空的传统工艺的灵魂。林余松青老师以实物为媒,将选材、设计、打磨、镶嵌等贝雕核心技艺倾囊相授,使抽象的非遗概念转化为孩子们理解的具象艺术成果。这堂生动的实践课,不仅是一次技艺的启蒙,更是在稚嫩心田里深植下文化自信与传承使命的种子。

图为林余松青老师课堂上细致传授贝雕技艺。黄芷迎 供图

展馆研学:历史脉络深化文化认知

      为进一步深化学习成效与文化认知,甲子镇中心小学的同学们在共青团甲子镇委员会和该实践队的组织下,走进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陆丰市甲子文化艺术中心)。馆内珍藏的贝雕精品,宛若一部立体的地方工艺史诗,无声地诉说着甲子贝雕的辉煌过往与精湛技艺。孩子们屏息凝神,近距离观摩这些巧夺天工的艺术瑰宝。在林余松青老师的细致引导下,追溯贝雕艺术的历史源流,探究其繁复精妙的制作工艺流程,方寸贝壳之上所承载的是匠人的智慧和岁月的沉淀。这场深度的文化浸润之旅,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意识如涓涓细流,渗透并植根于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沃土之中。

图为学生于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陆丰市甲子文化艺术中心)贝雕展厅倾听林余松青老师的贝雕制作过程。温尔雅 供图
微光成炬:青春力量赋能文化振兴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要推动力量,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星愿筑梦实践队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展望未来,实践队负责人杨雨婷表示,将持续深化与甲子镇的校地战略合作,重点围绕两大核心方向精准发力:一是定期组织贝雕技艺大师进校园开展系统性教学,确保技艺传承不断档;二是发挥高校专业优势,携手地方政府共同研发贝雕主题文创课程及产品,拓展非遗表现形式;这支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青年队伍,以智慧与行动,为甲子贝雕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次非遗贝雕传承文化实践活动,是贯彻落实国家非遗文化传承发展战略的生动实践。成功架设起传统与现代、校园与社会、传承与发展的桥梁,充分证明:在青春力量的热情参与下,在创新模式的持续驱动下,深植于乡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华,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壮丽画卷增添一抹独特而亮丽的文化色彩。甲子贝雕,这门承载着海洋记忆与匠人精神的古老艺术,正乘着新时代的东风,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续写传承与创新的华美乐章。

图为林余松青老师、共青团甲子镇委员会书记林晓珊、星愿筑梦实践队全体队员和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于广东省岭南美术馆(陆丰市甲子文化艺术中心)贝雕展厅合影。

作者:陈思贝、黄夏雨     来源:三下乡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