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让青春力量在乡村发展的沃土中扎根生长,7月8日清晨,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求实·筑梦,相约基层”实践队迎着朝露,奔赴临沂市莒南县筵宾镇后新庄,正式开启2025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他们以体育为灵动纽带,携真情作温暖桥梁,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土地上,谱写青春与乡村双向奔赴的动人篇章。
(该图为实践队员到达后新庄)
初至村落,明确服务方向
甫抵后新庄,省派第一书记闫俊范便为实践队铺开一幅立体的村庄长卷——从人口结构的流转脉络到产业发展的铿锵足音,从文化传承的千年根脉到民生需求的细微褶皱,句句箴言为实践队的服务之路精准导航。队员们迅速沉潜下心,将体育专业的灵动与乡村的实际需求巧妙编织,誓要为这片土地上的村民,尤其是纯真的孩子们,送去既有干货又饱含温度的知识甘霖。
(该图为实践队员对接工作,了解后新庄基本情况)
回望历史,筑牢精神根基
为触摸乡村历史的脉动,实践队走进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苗翠光书记以“勇立潮头、血染山河、革命到底、激情奋进、放飞梦想”为主线,将山东青年在时代长河中的担当娓娓道来,尤其聚焦沂蒙青年用热血染红山河的壮烈篇章。那段镌刻着赤诚与无畏的奋斗史诗,让队员们深刻体悟到沂蒙精神的千钧重量,更让“以青春之我振兴乡村”的使命在心中灼灼燃烧。
(该图为实践队员走进山东省青年革命运动史展馆)
课堂传智,助力童心成长
白日的后新庄,因实践队的到来洋溢着勃勃生机。多元公益课堂如一扇扇窗,为孩子们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体育知识课上,趣味体能训练与团队协作游戏相映成趣,在奔跑跳跃间强健体魄,更让合作的种子悄然发芽;手工折纸与绘画课上,彩纸在指尖翻飞成蝶,颜料在画布晕染成诗,乡村的童趣在灵动的指尖与斑斓的画笔下肆意绽放;小学生自救知识的传授,如为孩子们披上隐形铠甲,筑牢安全成长的防线;普通话教学则像架起一座七彩桥,让乡村的声音能自信地飞向更远的天地。
这些课程,是知识的涓涓细流,更是梦想的燎原星火。当看到孩子们从羞涩低头到用普通话侃侃而谈画作里的奇思,从独自奔跑到在运动中相扶相持,队员们深知,这不仅是技能的习得,更是为每一颗童心插上向光生长的羽翼,让乡村孩子的未来如星河般璀璨。
(该图为实践队员与孩子们绘画课成果展示)
走访互动,汇聚振兴温情
实践队还循着田埂与炊烟,深入村庄的每一个角落。与村民围坐闲谈,时光在家长里短中缓缓流淌:听老人讲村庄的陈年旧事,岁月的沟壑里藏着永不褪色的根脉;聊起村子的日新月异,老人眼角的笑纹里盛着满溢的欣慰与对未来的灼灼期盼。和大爷共擂震天锣鼓,与大妈同跳欢快舞蹈,鼓点与舞步交织成城乡交融的温情乐章,也成为队员们融入乡村、读懂乡村最生动的注脚。
这一次次促膝长谈,一幕幕温情互动,让队员们顿悟乡村振兴的深层密码——不仅要让物质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更要守护文化的薪火相传,凝聚民心的脉脉温情,让乡村既有拔节生长的“筋骨”,更有温润人心的“魂魄”。
(该图为晚上广场活动实践队员与村民大合影)
临沂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的“三下乡”实践,是青春力量投身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那些在操场上跃动的身影、课堂里绽放的笑颜、庭院中流淌的笑语,早已化作后新庄夏日里最鲜活的印记。当体育的活力浸润乡土,当青春的热忱拥抱乡音,这场双向奔赴的旅程,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更让每一位参与者读懂:振兴的密码,藏在孩子们渴望的眼眸里,写在村民们舒展的眉头上,融在城乡交融的温情里。而这,正是“三下乡”实践最动人的回响——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让乡村的明天,在一代代人的接力中,愈发蓬勃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