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为百年老宅留存“数字基因”——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团队赴芜湖繁昌横山西街回族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时间:2025-07-23     阅读:

  7月16日,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师生团队,赴芜湖繁昌经济开发区横山西街回族村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西街回族村鲍飞飞书记热情接待了师生团队,并向大家介绍了村庄的基本情况以及百年老宅的历史背景。该团队由环境设计系齐宛苑、宋尧、李敏洁三位教师带队,6名2022级、2023级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参与其中。他们对村内濒临消失的百年文物老宅进行专业数据测量与记录,为其留存信息,助力这些承载民族融合记忆的瑰宝通过数字建模传承。

  西街回族村历史底蕴深厚、民族特色鲜明。明末清初,殷、王等四姓后人从黄山歙县迁居至此;清末,张、伍等三姓回民从南京下关迁来,两批移民和谐共处至今。1974年,这里成立芜湖首个回族民族村“西街回族村”,村内百年老宅是这段历史的“活化石”。它们融合徽派建筑技艺与布局,有马头墙等徽派元素,前店后寝的格局,村落环绕水源、交通路网纵横交错,凸显出芜湖在明清时作为皖江流域商业中心的转运型城市特点。二楼所特有的几何形风窗,亦透露出伊斯兰艺术风格对建筑的影响。不过,历经百年风雨侵蚀,这些老宅的房屋结构已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部分建筑甚至摇摇欲坠,亟待保护与抢救。​

  师生们顶着酷暑,对许氏糟坊、王家老屋、赵家老宅等建筑的整体结构、建筑尺寸、构件细节、装饰纹样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测量与记录。同学们表示,面对这些饱经沧桑的老宅,仿佛能触摸到当年回汉村民行医坐贾、共居繁衍生息的历史温度。手中的测量尺不仅是在记录数据,更是在守护一份即将消逝的文化记忆。

  此次测量数据将为后续数字建模打下基础,团队计划用三维建模等技术呈现老宅原貌,为文物修复提供参考,也让老宅突破时空限制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其背后历史文化价值。​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既是安徽工程大学设计学院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的实践,也是学子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体现。团队为老宅留存“数字基因”,守护民族文化根脉,让这份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

  (文:齐宛苑、徐超、李想;图:齐宛苑、韩有民)

作者:齐宛苑、徐超、李想     来源:齐宛苑、徐超、李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